荒原

荒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托•斯•艾略特(T.S.Eliot,1888-1965),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一九二二年发表的《荒原》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至今仍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一九二七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籍。一九四三年结集出版的《四首四重奏》使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确立了当时在世的最伟大英语诗人和作家的地位。

晚年致力于诗剧创作,一九六五年艾略特在伦敦逝世。

出版者: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T·S艾略特
出品人:
页数:241
译者:赵萝蕤
出版时间:2008年
价格:15.00元
装帧:胶版纸
isbn号码:9787540217952
丛书系列:世界文学文库(全译本)
图书标签:
  • 诗歌 
  • 艾略特 
  • T·S艾略特 
  • 荒原 
  • 外国文学 
  • 英国 
  • 英国文学 
  • 诗集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荒原》主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普遍悲观失望的情绪和精神的贫困以及宗教信仰的淡薄而导致西方文明的衰微。诗人笔下的“荒原”满目荒凉:土地龟裂,石块发红,树木枯萎,而荒原人精神恍惚,死气沉沉。上帝上人、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爱的联系。他们相互隔膜,难以交流思想感情,虽然不乏动物式的性爱。他们处于外部世界荒芜、内心世界空虚的荒废境地。“荒原”的荒是水荒,然而只听雷声响,不见雨下来,更增添了人们内心的焦急。雨水成了荒原的第一需求,诗人通过雷声暗示了只有精神甘露(皈依宗教,信仰上帝)才能使荒原人得救。

诗人利用神话传说,作为对现实生活观照,在《荒原》里没有完整的叙述,而是通过迂回曲折的隐喻,影射西方现代文明的堕落和精神生活的枯竭,这就增加了对这些典故不太熟悉的读者的解读困难,也是诗人自己承认的晦涩。当然利用神话建立人类不分时间空间的宇宙意识,随意地对现代荒原上的人物和情景作各种比较的对照,这种手法并非T.S.艾略特独具,詹姆斯·乔伊斯和叶芝等现代派作家也是这样创作的。利用神话激发创作想像是现代作家常有的事。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这部长诗正是表达的极度抽离,形式的变幻莫测,语言本身不再为表达意义而排列,而是为了表现一种荒芜的精神状态。 画面和人物常常跳跃。出现陌生的历史人物 。用过去的人物、故事,或者某些名著的桥段,拼接缝合出自己要表达的图示。 “两性诗”:挥之不去的婚姻阴影 《荒原》...  

评分

空心人 艾略特,赵萝蕤_译 给老盖一个便士 一 我们是空心人 我们是填塞起来的人 彼此倚靠着 头颅塞满了稻草。可叹啊! 我们干枯的嗓音,在 我们说悄悄话时 寂静而无意义 像干草中的风 或碎玻璃堆上的老鼠脚 在我们那干燥的地窖里 有态而无形,有影而五色, 麻木了的力度,没有...

评分

读过最好的外国诗集,译文译得漂亮,装帧也美得不行,不知道要怎么夸奖这本书。 《普罗弗洛克》、《荒原》、《四首四重奏》、《灰星期三》、《阿丽尔诗》都是长组诗里修辞和神韵俱存的优秀之作,小诗中也有两首不错的。割裂一些短句出来,情致并在的也不在少数。 导言里面认为...  

评分

大学时读赵萝蕤译的《荒原》,几次昏昏欲睡,失望之余便将T.S.艾特略列为故弄玄虚之辈而束之高阁。现在重看,居然能读下去,并收获一点乐趣和心得。可能年龄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见重读的必要。 对照T.S.艾略特的朗诵(他生前朗读了自己大部分的重要诗篇)和一本英文选集...  

用户评价

评分

仅荒原一首即足以5星

评分

不做评价

评分

对比上海译文12年出版的汤永宽裘小龙版,赵萝蕤的时代局限性还是很明显的。但是后辈的成就里包含了前辈的努力。万事不能忘本。某诺奖作家拒不承认读过马尔克斯,难道他忘了以前接受采访时曾提到马氏对他的启发么?自己打脸是最响的,还是少说几句吧。

评分

集子本身很好,翻译都还不错。缺点是排版非常糟糕,另外三个译者翻译同一个人名但译名却各有不同的情况实在太多,编辑本应该理顺了再出版的,现在整体读起来特别混乱。

评分

1948 当四月的天空忽然下了雪霜,就会想起信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