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

荒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托•斯•艾略特(T.S.Eliot,1888-1965),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

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一九二二年发表的《荒原》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被评论界看作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诗作,至今仍被认为是英美现代诗歌的里程碑。

一九二七年,艾略特加入英国国籍。一九四三年结集出版的《四首四重奏》使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确立了当时在世的最伟大英语诗人和作家的地位。

晚年致力于诗剧创作,一九六五年艾略特在伦敦逝世。

出版者: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T·S艾略特
出品人:
页数:241
译者:赵萝蕤
出版时间:2008年
价格:15.00元
装帧:胶版纸
isbn号码:9787540217952
丛书系列:世界文学文库(全译本)
图书标签:
  • 诗歌 
  • 艾略特 
  • T·S艾略特 
  • 荒原 
  • 外国文学 
  • 英国 
  • 英国文学 
  • 诗集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荒原》主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普遍悲观失望的情绪和精神的贫困以及宗教信仰的淡薄而导致西方文明的衰微。诗人笔下的“荒原”满目荒凉:土地龟裂,石块发红,树木枯萎,而荒原人精神恍惚,死气沉沉。上帝上人、人与人之间失去了爱的联系。他们相互隔膜,难以交流思想感情,虽然不乏动物式的性爱。他们处于外部世界荒芜、内心世界空虚的荒废境地。“荒原”的荒是水荒,然而只听雷声响,不见雨下来,更增添了人们内心的焦急。雨水成了荒原的第一需求,诗人通过雷声暗示了只有精神甘露(皈依宗教,信仰上帝)才能使荒原人得救。

诗人利用神话传说,作为对现实生活观照,在《荒原》里没有完整的叙述,而是通过迂回曲折的隐喻,影射西方现代文明的堕落和精神生活的枯竭,这就增加了对这些典故不太熟悉的读者的解读困难,也是诗人自己承认的晦涩。当然利用神话建立人类不分时间空间的宇宙意识,随意地对现代荒原上的人物和情景作各种比较的对照,这种手法并非T.S.艾略特独具,詹姆斯·乔伊斯和叶芝等现代派作家也是这样创作的。利用神话激发创作想像是现代作家常有的事。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T•S•艾略特(1888—1965)曾经将自己概括为“文学上的古典主义者,政治上的保皇派,宗教上的英国国教高教会派”,这三个标签鲜明响亮,无需解释就知道他在宣扬一种高调的保守主义。这个保守主义的根源又在于他过于苛刻的“确定论”,他的自我意识过于诚实,不会不经思索...  

评分

T.S.艾略特的标准 ——评上海译文五卷本《艾略特文集》 (发表于2012年8月18日新京报,题目有修改) 约两周前,在收到上海译文出版社的五卷本《艾略特文集》之后,在翻阅它们之时,我发现自己所读到的似乎并不只是那些还算熟悉的诗句和批评文字,同时,对诗歌及诗歌批评的阅读...  

评分

在以”表现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尤其是人的精神带来的灾难性的后果”为主题的所有作品中,艾略特的《荒原》不一定是最深刻、最伟大,却一定是最别致、最寓意无穷。《荒原》的成就不只是表现在“集中反映了时代精神,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广大青年对一切理想信仰均已破灭的那种...  

评分

放下喜欢的一些片段,是片段不是整诗 个人觉得,读原版还是会觉得有爱一些 “He who was living is now dead We who were living are now dying With a little patience ”最喜欢的一句;弱弱滴推荐下 结尾的最后一句是抽出来的,因为发现是引用了《恶之花》--致读者中...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读了第一遍只感到艾略特的诗隐喻成山理解困难。但(可能)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苏格拉底的申辩里会说诗人作诗不是靠智慧作,而是被灵感激发(灵感一词在希腊语是有神住在身体里)。或许是,诗人旨在传递一种感觉和经验,读者则在诗人的这些经验里对自己体验到的感到神秘,感到一种心理上的新颖,这种新颖好比以前沉睡的感觉被唤醒了一般。人的经验像隐藏在地表下的矿层,新的感受就像新挖掘到的富矿,不断地发掘意味着我们的内在生命不断拓展,仿佛新的语言新的生命出生了一样。这就能理解为什么在佩索阿那些藏满感觉的诗里同样感到内在模糊的感觉被照亮。而《荒原》记录的正是现代人对生活的体验的流失,诗人将这视为精神的灾难,他带着恐惧看待人类主体的空洞,所以他的诗宗教感浓重,这种宗教感情在他敬爱的但丁那里有,在我喜欢的诺瓦利斯那里也有。

评分

仅荒原一首即足以5星

评分

集子本身很好,翻译都还不错。缺点是排版非常糟糕,另外三个译者翻译同一个人名但译名却各有不同的情况实在太多,编辑本应该理顺了再出版的,现在整体读起来特别混乱。

评分

但丁、波德莱尔的影子,伟大而渊博。新潮奇特的形式与意象,但是内核是太过浓重的陈腐与宗教气。

评分

集子本身很好,翻译都还不错。缺点是排版非常糟糕,另外三个译者翻译同一个人名但译名却各有不同的情况实在太多,编辑本应该理顺了再出版的,现在整体读起来特别混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