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珍(1763?~1830?) 清代小说家。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曾在河南任县丞。一生多在江苏海州生活。他博学多才,读书不屑于章句帖括之学,如对壬遁、星卜、象纬、篆隶之类,无不博涉。对音韵之学,尤能穷源索隐,心领神悟。他是一个有社会理想,憧憬新生活的落魄秀才。著有《镜花缘》、《李氏音鉴》、《受子谱》。
《镜花缘》(图文本共2册)故事发生在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武则天废唐改周时,一日,天降大雪,她因醉下诏百花盛开,不巧百花仙子出游,众花神无从请示,又不敢违旨不尊,只得开花,因此违犯天条,于是百花仙子被贬到人间,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唐敖因奸人陷害被革去功名,便随妻北林之洋、舵工多九公出海经商,他们路经30多个国家,见识了各种奇人异事、奇风异俗……这是一个奇幻迷离的古代传奇故事。小说内容庞杂,涉猎的知识面广阔。作品颂扬女性的才能,充分肯定女子的社会地位,批判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
只是缘于小时候模糊的记忆 圆圆的一面黄澄澄的镜子 船头 布绒绒的“果然” 。。。。气息, 就铺天盖地 袭面而来。 可能是受了儿时记忆的影响 脑袋里满满的 是对各个国度神秘的向往 可看完全书 实话说是耐着性子的 着实的失落了半天 记忆里的那些奇幻 怎么都变成文邹邹的群芳...
评分小时睡觉前爸爸妈妈都会轮流给讲故事,当《365夜》被讲了多次后爸爸拿起了《镜花缘》。虽说《镜花缘》的文字已接近白话文了,但估计还是被老爸变成了更通俗的文字否则那么小的我肯定还是不会听懂的。 对这本书的印象就是脚底下踩着各色云彩的人和耳朵大到可以当被子褥子...
评分读《镜花缘》读书笔记 (一) 读到镜花缘这部分,不能不记下。 唐小山念着父亲常年不归,思亲之情漫漫,终于踏上征途,到了小蓬莱,过了镜花山,水月岭,突然看到一块发着红光的石碑,碑文仔细辨认后,却也认得,她问同行的阴若花可认得,阴若花只是摇头,说是蝌蚪文,毫无...
评分佩服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高深博大的学养以及尖锐深刻的笔力。作者借着自己幻想的诸多奇幻事物巧妙而又辛辣的讽刺了人间的丑态,几乎每一种低劣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国度,两面三刀的人可以去两面国,故作风雅的人可以去白民国,刻薄吝啬的人可以去无肠国。。。...
评分下半部硬生生把水平拉下去了。上半部唐林多三人游外邦很是好玩,内中暗讽恰到好处。出现的十几位女子也各有千秋,阴若花和骆红渠我就很喜欢。唐敖那样一个出世之人,没想到唐小山真是俗,俗到家了。最后三十章味同嚼蜡,弃之也不可惜。
评分恕文盲无礼,竟拿音韵学家手笔解人之颐。
评分李汝珍的思想真是太超前于他的时代了,看得出来受《红楼梦》的影响相当深刻。作者的想象简直天马行空,很多奇思妙想令人拍案。我最喜欢林之洋落难女儿国的一段,将男女性别倒转来写女子缠足的苦楚实在是新奇而又深刻。前三分之二十分好看,后面就有点无谓且杂乱。再有,这本书还是脱不了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惯有的一大弊端:作者的“卖弄”严重影响了叙事的流畅,与情节脱节。——不禁再一次想要感叹,曹公之笔实在是太难能可贵。
评分结构有点散乱,偶尔有些现实的笔法,不算佳
评分下半部硬生生把水平拉下去了。上半部唐林多三人游外邦很是好玩,内中暗讽恰到好处。出现的十几位女子也各有千秋,阴若花和骆红渠我就很喜欢。唐敖那样一个出世之人,没想到唐小山真是俗,俗到家了。最后三十章味同嚼蜡,弃之也不可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