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19世纪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浪漫主义文学运动领袖,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在法国和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誉。雨果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 品合计达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1830年,28岁的维克多·雨果开始奋笔疾书他的“命运三部曲”之一《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被誉为“法国浪漫主义历史小说的杰作”和“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为他跻身法国以至欧洲最重要的作家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管震湖,江苏盐城人。194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历任中学教员、新华社国际部编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1994年退休。翻译了大量法语哲学、文学作品,于2002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小说家、诗人。《巴黎圣母院》是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吉普赛少女爱斯美腊达在街头卖艺,圣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德欲占为己有。后发现她另有情人,又刺杀她的情人并嫁祸于她,致使她被判死刑。相貌奇丑、对她充满爱慕和谦卑之情的敲钟人卡席莫多把她救到圣母院避难。弗洛德把她劫出,威逼她屈从于他的兽欲。遭到拒绝后,弗洛德把她交给官兵,在圣母院楼上看着她被绞死。卡席莫多在绝望中愤怒地把抚养他长大的弗洛德推下顶楼,活活摔死。自己则到鹰山地穴搂住爱斯美腊达的尸体,与她死在一起,完成了“婚礼”。
Notre Dame de Paris《巴黎圣母院》拥有一个相当不同寻常的结局:爱斯美拉达被处死了,“大奸大恶”的克洛德副主教也死了,而卡西莫多呢,则没有办法带着他那丑陋的外表继续隐藏在巴黎圣母院的高塔之下,而是以决绝的“殉情”表露着他不为人知的爱恋。至于这一系列的死亡总让我...
评分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的观点是不是有些离经叛道,但是说实话看完了这一整本书,对里面的那些正面人物没有多大感触,但是却对其所谓的反面人物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并认为他才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 打开在教科书,里面是这么写的:艾丝美拉达多么多么的真善美,加西莫多是如何...
评分暮春的天气,泛着些慵懒,尤其在这样的夜晚,灯火凄迷,你和一盏灯都不说话,选择沉默——这样的氛围或多或少让人有点恹恹欲睡的感觉。如果此时耳畔突然响起了钟声,沉郁而浑厚的,一丝不苟地剥开夜色,来叩问你的灵魂,你又会想到些什么? 我在黑夜里想象,用颤抖的手指拨开...
评分1.爱情是什么? 是一道神奇的加法:一个思念加上一个思念,就能变成十五的月亮。 是一轮非凡的听力:即使隔着千山万水,也能听到彼此的激动的心跳。 是一串美妙的语言:可以是柔情似水,如同烟波,也可以风风火火,惊天动地。 是一把牢固的锁:它把亲密恋人如情如语的话,锁进...
爱斯美腊达可真是个奇怪的角色,洁如圣女,却被孚比斯迷得神魂颠倒,看到这个男人就迈不动步子,葬送了自己。。。没这个男人就活不了么?
评分在灵与肉、美与丑那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庄严崇高与荒诞滑稽的对立统一之中,他们所有人的爱与分裂,神圣的神权与俗世的王权,封建专制的兴衰,一切都被“命运”拧作一团无可挽回地滑入万丈深渊,正如再艳丽的花朵也难免凋零。克洛德、卡席莫多、爱斯美腊达,他们炽热的爱全都遭遇了难以融化的冰霜,读到那个怪物化作尘埃,我愿那些受伤的灵魂全都飞往天堂,变成一个个小天使。最后不负责地说一句,现代的谷腾堡一定是计算机。
评分小时候的事。
评分加西莫多和弗罗洛未必不能看成是一个灵魂的一体两面,弗罗洛长袍下隐藏的正是加西莫多扭曲可怖的脸。敲钟人在书的最后,说出了再见我所爱过的一切,又何尝不是主教所想的,他们都被想爱而不敢爱不能爱折磨得太久了。
评分其他的不想说,但是格兰古瓦绝对是奇葩,居然只关心那只羊的生死,堪比目前的一些爱狗人士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