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剋多·雨果(1802-1885),法國19世紀偉大的詩人、劇作傢、小說傢、散文傢,浪漫主義文學運動領袖,人道主義的代錶人物,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在法國和世界文學史上享有盛譽。雨果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創作曆程超過60年,作 品閤計達79捲之多,給法國文學和人類文化寶庫留下瞭輝煌的文化遺産。其代錶作有: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笑麵人》、《九三年》,詩集《光與影》,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1830年,28歲的維剋多·雨果開始奮筆疾書他的“命運三部麯”之一《巴黎聖母院》,這部小說被譽為“法國浪漫主義曆史小說的傑作”和“浪漫主義文學的裏程碑”,為他躋身法國以至歐洲最重要的作傢行列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管震湖,江蘇鹽城人。194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外文係英語專業。曆任中學教員、新華社國際部編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法語係教授。1994年退休。翻譯瞭大量法語哲學、文學作品,於2002年被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資深翻譯傢"榮譽稱號。
雨果(1802-1885),法國著名小說傢、詩人。《巴黎聖母院》是他的長篇小說代錶作。
吉普賽少女愛斯美臘達在街頭賣藝,聖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德欲占為己有。後發現她另有情人,又刺殺她的情人並嫁禍於她,緻使她被判死刑。相貌奇醜、對她充滿愛慕和謙卑之情的敲鍾人卡席莫多把她救到聖母院避難。弗洛德把她劫齣,威逼她屈從於他的獸欲。遭到拒絕後,弗洛德把她交給官兵,在聖母院樓上看著她被絞死。卡席莫多在絕望中憤怒地把撫養他長大的弗洛德推下頂樓,活活摔死。自己則到鷹山地穴摟住愛斯美臘達的屍體,與她死在一起,完成瞭“婚禮”。
更早以前的时候,我们高中的课本里有《巴黎圣母院》的节选,选了“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里的一部分,那时的介绍无非是善良的爱斯梅拉达,阴险自私的副主教克洛德,看的电影中副主教也是这样的形象,贪恋爱斯梅拉达的美色而使出恶毒的计谋。直到现在我完整读完了这本书,说实...
評分其实我也不知道我的观点是不是有些离经叛道,但是说实话看完了这一整本书,对里面的那些正面人物没有多大感触,但是却对其所谓的反面人物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并认为他才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 打开在教科书,里面是这么写的:艾丝美拉达多么多么的真善美,加西莫多是如何...
評分此时,他泣不成声,凹陷的胸脯鼓起,说到:“天啊,这就是我所深深爱过的一切呀!” 我常常疑惑,对于这样一部巨著,恐怕评价任何一个字都是一种僭越。这就好像面对浩渺的星空,除却感叹,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书评在这部拥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鸿篇巨制来说,似乎...
其實有點欣賞不來,太過理想化瞭,反倒失真。王安憶寫過一篇解讀巴黎聖母院的文章很到位。
评分寫得太好瞭。雨果實在筆力驚人,一個連筆就能從天穹寫到地底,把巴黎的種種樣子都寫盡瞭。誰看完這本書不想去看一看巴黎呢,巨大的鍾樓尖頂交錯投射下陰影的,熱鬧,擁擠,壯麗,荒誕的,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城市。不斷膨脹的,「一個民族的一切元氣、一切生命、一切靈魂,都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一滴又一滴在這裏過濾,在這裏沉積」的城市! 他對巴黎的熟悉,就像敲鍾人對教堂的知根知底一樣,處處是豐滿的細節,卻又不顯繁瑣,因為一切描寫全是必要的,緊緻的。建築部分奇異而美麗,看完對建築藝術有瞭全新的理解。 Quasimodo,「略具人形」的怪物,「我所見過最美的醜」。如他自己所說,他悲哀就悲哀在「還是太像個人瞭」。如果不那麼像個人,像一隻真正的野獸,醜反倒是他最好的武器。
评分愛斯美臘達可真是個奇怪的角色,潔如聖女,卻被孚比斯迷得神魂顛倒,看到這個男人就邁不動步子,葬送瞭自己。。。沒這個男人就活不瞭麼?
评分愛斯美臘達可真是個奇怪的角色,潔如聖女,卻被孚比斯迷得神魂顛倒,看到這個男人就邁不動步子,葬送瞭自己。。。沒這個男人就活不瞭麼?
评分一直拒斥浪漫主義小說。這本書是第一次完整讀,拜服於雨果雄渾的筆力、開闊的視野和悲天憫人的情懷。但是仍然談不上喜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