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大量描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里最有阅读价值的一本书。
据悉,王树增的《远东朝鲜战争》曾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1901年》获鲁迅文学奖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此外,他还获过中国报告文学奖、曹禺戏剧奖等。他的新作《长征》,在出版过程中受到了新闻出版署、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出版集团和人民文学出版社领导的高度重视。
——以上介绍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主页(http://www.rw-cn.com)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著有长篇纪实文学《远东朝鲜战争》,长篇历史随笔《1901年》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我们八零后这代人,从小是在正统的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学的灌输下长大的,文科学生尤其如此。但那一本本历史教材中写的分明是满篇的意识形态学,文革过去这么多年了,可文革遗留下的毒害依旧在蚕食着我们后代人的心灵,以至于提及农民必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及所谓的...
评分红军其实不穷,在做出全面撤出根据地的决定之后,毛泽民管理的中央银行打开了红色根据地的国库,将大量的银元和财物平均分给了每一位战士,这个举动是此后战斗中负伤的不少伤员得以在沦陷区域存活下来的重要原因。 另外红军长征时期所到之处各地的土豪乡团被打倒,财物得以补充...
评分记得小时候,部队大院里的喇叭里常传来这样的歌声:“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雷锋董存瑞……”这也许是记忆中第一次出现“长征”的镜像,并不清晰,但是十分深刻;渐渐长大,从爸爸的书柜里翻出《红星闪耀》和《西行漫记》,又在光影闪烁间领略过《强渡乌江...
评分 评分对于共军来说,没被消灭就是胜利,对于蒋光头来说,长征也谈不上失败,他利用红军获取了对西南如四川贵州的直接控制,消灭了地方军阀的实际统治,消灭了大量红军,未尝也不是胜利。 红军,中央军,地方实力派,互相都在盘算着自己的利益,如果国民党能像当年曾,左,李,胡那...
我是把这本书当武侠看的,看得热血沸腾的。特别喜欢前面几章,有很多细节描写,小人物的大故事,大人物的小故事,让一段历史变得特别丰满立体。 往后呢,有很多类似历史课本上的套路写法,没前面那么过瘾了。
评分遮遮掩掩,语焉不详,最后还是沦为歌德之作。
评分我是把这本书当武侠看的,看得热血沸腾的。特别喜欢前面几章,有很多细节描写,小人物的大故事,大人物的小故事,让一段历史变得特别丰满立体。 往后呢,有很多类似历史课本上的套路写法,没前面那么过瘾了。
评分断断续续读了4、5年了。王树增的一贯做法,用海量的细节淹死你。。。
评分王树增和金一南是两种不同的风格。后者洋洋洒洒,行文酣畅情感饱满,注重展现共产党人政治上的智慧、坚韧;前者细腻,行文严谨情感克制,但笔力厚重,注重写出长征中的艰苦和共产党红军与之对应的顽强、乐观。两位的著作都值得一读,互补之下也进一步让人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