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桃园》只选小说,其实废名的诗歌、散文与小说都是一体。尤其是《桥》,经常被选入各种散文集子。短篇选自各集。北方谚语云,“后后有席”,“好饭不怕晚”,等待不是没有补偿的。相信包含了废名全部已发表稿和未刊稿的全集,一定会提供后人真实了解到一个完整的废名,了解他一生将现代文学“中国化”的持续的、不管不顾的努力。
晦涩的,可供大量解读的作品。 幻想和现实交融,梦一样零碎的叙事。真真假假,辨不清楚。 田园诗是障眼法,苦难被蒙了纱、罩了雾。 意象和隐喻也多得说不清楚。 此桃园非彼桃源。一墙之隔的是衙门。这边是桃树,那边是杀场。种了桃,要被城墙上的游客摘去。 得了病的孩子,存真...
评分这是我极喜爱的一篇小说,清新自然并含蓄蕴藉。在这个失眠的夜里,我愿意再作一回味。 红色的消逝和绿色的退场。红色是日头的颜色,是成熟桃子的颜色,是心的颜色,是阿毛喜欢的颜色,代表一种温情。绿色是桃叶的颜色,是橘叶的颜色,也是阿毛喜欢的颜色,代表生命力。红日是为...
评分 评分 评分我喜欢废名的小文字,非常喜欢,从高中时第一次读到便是,直到今天尝遍多家,也还觉得废名的口味很独特很棒。你以为民国期间那些文人能写出多么牛逼伟大的东西吗?他们刚开始用口语写东西,我手写我口,还整天介要忙着各种“大业”“伟业”,哪儿可能完成真正牛逼的东西。不过...
要再看、三看;二详、三详才行。。。
评分读《竹林的故事》觉得废名是把小说当成散文诗来写的。读《桥》则觉得废名是把人物也诗化了。而诗化的人物,则有诗化的性格。但废名同时给小林、细竹、琴子了“士”的人格。相比沈从文和汪曾祺的诗化、散文化的人物,废名笔下的人物,除了淳朴,还有一丝哲学和文士的内性。但废名遣词造句确实奇怪,对我来说读起来挺累的。
评分以前看《大师和玛格丽特》、《卡拉马佐夫兄弟》和《日瓦戈医生》,就觉得戏剧家、小说家和诗人写出来的小说的确是不一样的。觉得废名的一些作品更像是小说家写的诗集。
评分跳跃的思维,唯美到极致的意境,有味道。但还是觉得不太懂。
评分我学一个摘花高处赌身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