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父辈

我与父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阎连科

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县田湖,1978年应征入伍,1979年开始写作,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冼为坚中国文化客座教授。

曾获第一、二届鲁迅文学奖及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入围2012年度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短名单、2013年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获得第十二届马拉西亚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2014年卡夫卡文学奖、2015年日本推特文学奖、2016年第六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

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越、法、英、德、意、荷、挪威、以色列、西班牙、塞尔维亚等二十多种语言出版。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 《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风雅颂》《炸裂志》

中篇小说 《年月日》《黄金洞》《耙耧天歌》《朝着东南走》

短篇小说 《黑猪毛白猪毛》

散 文 《我与父辈》《田湖的孩子》

出版者:河南文艺出版社
作者:阎连科
出品人:果麦文化
页数:248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
价格:4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590762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阎连科 
  • 散文 
  • 中国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父亲 
  • 文学 
  • 随笔 
  • 非虚构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荒诞现实主义大师剖析自我的真情之作:在我所有作品中,这是一颗钻石,和书的厚重相比,奖项和盛誉都太轻了。

◆独家收录阎连科真挚长文《被我走丢了的家》,理解父辈的生活,看清自己的命运。

◆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散文协会和《新京报》《中国图书商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评为年度优 秀作品。

◆读完这本书,就是完成了一次自我救赎、一趟精神上的返乡之旅。

《我与父辈》是一部长篇散文作品,是阎连科对父辈的一次写作祭奠,是一个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

“我不断地回家、回家、再回家,把写作《我与父辈》当成一种赎罪和忏悔,直到觉得自己又是那块土地的儿子了,才可以重新上路远行。”

◆只有经历了灾难幻灭的人,经历了死亡般窒息的人,才能够正视乡村社会的深层隐语,阎连科把那些痛感统统压在自己的身上,去为一个民族背负黑色的棺椁并踩出一道道的墓志铭。

——鲁迅纪念馆馆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孙郁

◆连科天生具有奇幻的想象力,又是当代中国*有探索勇气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从不重复自己的写作经验,每一部都具有小说形式的探索性,开掘着新的令人喜悦的思想深度。

——复旦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陈思和

◆阎连科有一种愣劲,强行穿过荒诞地带,有一种不妥协的精神。或许他本来就是中国当代小说家中的共工,他为什么就不能头触不周山呢?

——北京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 陈晓明

◆阎连科以一种令人迷恋的崇高挑战叙事的极限,他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提醒我们应当直面我们不敢直面的现实,记住我们可能已经忘却的记忆。

——文学评论家 程德培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今天下午刚刚读完阎连科的新著《我与父辈》。掩卷之际,不禁想起了曾火爆一时的都市情感剧《靠近你,温暖我》。虽然该剧内容和《我与父辈》风马牛不相及,但借用“靠近你,温暖我”六个字却能恰如其分的形容我此时的读后感。 阎连科曾创作有《受活》、《日光流年》等,其作品...  

评分

评分

我们知道知青和知识分子在文革中的伤痕经历,总以为只有他们才是那段历史唯一的受伤者。其实这不过是一种错觉。因为他们用知识掌握了话语权,他们自己为自己记录和编织记忆。而那段历史中也许存在伤痕更加沉重的人群,这些人,他们因为“不会说话”,未能够占据话语权,因为他...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步帅语录:“帝王将相、精英贵族不是不应该研究,但吹捧剥削者和剥削制度的都是有罪的。”

评分

我从这本书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人生功课,就是阎连科在书中展示的一种试图理解故乡、父辈以及他们所象征的价值观的朴素、笨拙的努力。我们太过于习惯抱怨父辈的冥顽、固执和狭隘,埋怨他们如何不理解自己,与他们进行对话是如何艰难(这样的声音在豆瓣尤其常见),有多少人为理性对话做过真诚的努力?多少时候只是我们想隐藏自己之于父辈的优越感和不耐烦,就急着给他们贴上一个“不可理喻”的标签?答案只有自己知道。每一代人的价值观自由其经历所渗透,没有尝过致命的饥饿和匮乏滋味的我们,自然会对高油高糖的饮食癖好和囤积癖嗤之以鼻。对物质条件更充裕、受教育程度更高、见过的世界更广阔的年轻一代来说,“我们”理解“父辈”,跟“父辈”理解“我们”,哪个更有成功的可能性?这本书是个示范。

评分

我们总是在反抗父亲,极力证明自己与他的不同,可是越长大,却发现很多东西是延续的……

评分

步帅语录:“帝王将相、精英贵族不是不应该研究,但吹捧剥削者和剥削制度的都是有罪的。”

评分

我们总是在反抗父亲,极力证明自己与他的不同,可是越长大,却发现很多东西是延续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