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的惩罚

奖励的惩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埃尔菲·艾恩在这本书中痛斥了家庭、学校以及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奖励制度,直击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一直以来,抚养小孩、教育学生管理员工的基本方针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这样做就可以得到那样东西(Do this and you'll get that),就像驯狗一样 我们也在人的面前晃动好东西(从棒棒糖到销售佣金不等)。

《奖励的惩罚》自1993年出版以来,影响了无数家长、老师和经理人,使他们改变了以往的想法,企图用激励制度来操纵人们,从短期角度来看,也许会奏效,但是最终这样的方法还是会失败的,甚至还可能造成持久的危害。

艾恩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其实如果用金钱、成绩或者其他什么激励方式诱惑人们的话,其结果适得其反。我们越是人为地用诱惑手段来激励别人,他们就越会对我们唆使他们做的事丧失兴趣。奖励和惩罚只是一个硬币的两个不同面——而且这个硬币还不值什么钱。艾恩给了我们这样一个解释,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奖励和惩罚以外的管理方法。

出版者: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作者:[美] 埃尔菲·艾恩;程寅,艾斐译
出品人:
页数:251
译者:程寅
出版时间:2006-1
价格:20.00元
装帧:简裝本
isbn号码:978754262403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教育 
  • 心理 
  • 管理 
  • 行为 
  • 思维 
  • 成长 
  • 行为与制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共十二章,前六章阐明主要论点。第一章简要地回顾了行为主义传统,通俗行为主义在我们社会的盛行,以及通俗行为主义广为人们接受的理由。第二章权衡有关奖励的内在可取性的一些论点。文章首先对奖励是合乎道德及常理的要求这样的主张发起挑战,进而提出奖励实际上令人反感。

前两章的论述是哲学思辨,第三章讨论实际结果。本章概括了研究证据,表明奖励没有起到促进长期的行为改变和提升表现的作用。在第四章和第五章中,我解释了情况为何如此,提出奖励失败的五个关键原因,这些原因无异于对奖励的严厉批评。第六章仔细探讨了我们很少有人会想到要去批评的一种奖励形式:表扬。

本书的后半部分涉及我已提过的三个问题:雇员的表现、学生的学习、孩子的行为,探索奖励的效果和可以用来替代奖励的方法手段。这部分的编排方便读者,有人如果只对其中一个问题感兴趣,无需费力读完就另两个问题所作的讨论。第七和第十章探讨工作场所的问题,第八和第十一章论及教育问题,第九和第十二章讨论孩子的行为和价值观问题(第和教师、父母有关)。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封面上的译名是“埃尔菲·艾恩”,很奇怪,Kohn无路如何也不能翻译成“艾恩”吧,是不是印刷的时候把“科恩”这两个字排版错了。含有Alfie的电影名都是翻译成“阿尔菲”,或者“阿飞[正传]”,查字典也是“阿尔菲”,不明白为什么译者要把它翻译成“埃尔菲”。该作者的另一本书...  

评分

教师和家长都应该看看《奖励的惩罚》 早就想买这本书,这个名字就非常吸引我,虽然周宏的赏识教育和卢勤的告诉孩子你真棒,红遍全国,很多学校都打出赏识教育的旗号,可是一旦深入进行实践,你就会发现,多数都是做做样子,赏识教育哪有那么简单。和小红花一样,没多久就因...  

评分

《奖励的惩罚》读书笔记 [美]埃尔菲·艾恩:奖励的惩罚 上海三联书店,2006 【梗概】 胡萝卜加大棒,奖励和惩罚是有效的,这种观念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但可以上溯到更早以前的文化中。 行为主义实验中,动物做某事后,就给奖励,就可以训练让动物一直做某事。行为主义的核心...  

评分

奖励有时也是一种惩罚 [读品]发行人 李华芳 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位老人,每天得忍受一群孩子的侮辱。在听了一遍又一遍"愚蠢、丑陋、头顶没毛"的嘲笑之后,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对那些孩子说,朝他大声说污言秽语的人将得到1美元,孩子们非常奇怪但也很兴奋,老人果然给了...  

评分

奖励并不惩罚,无知才惩罚。——马克·土温。 一 Alfie Kohn主要是针对pop behaviorism提出批评。这种观点认为,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就能搞定一切,或,换句话说,我们唯一只能用正或负强化来搞定别人。 Khon提到Skinner的一些观点,认为人是环境和基因的产物。这句话显然没错。...  

用户评价

评分

建鸿推荐

评分

建鸿推荐

评分

观点新颖,证据充分

评分

原来我们是这样一种看似复杂其实很容易被操控的动物,奖励和惩罚足以解释许多现象。从《无条件养育》过来的。感谢作者道出了真相,通往自由的路上有这么多陷阱,虚无缥缈的内在动机概念终于被作者结结实实地通过论证而落地。

评分

本书能够引发对现行奖惩制度的反省,于教育和管理领域尤其富有意义。缺点是虽然文章引用了许多实验报告作为论据,然而对这些报告的出处和考证总是含混不清,更别说论述其实验设计过程了,可信度存疑。另外作者总将敌视情绪代入对斯金纳行为主义的批判中,主观与自我意识的痕迹过重,论述过程也缺乏简洁优美的逻辑。不过总的来说,本书值得一读,它揭示了滥用奖励机制的不可取并提出了改良的意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