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谈吃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汪曾祺 美食 散文 随笔 饮食 老头子很有意思 美食文化 文化
发表于2025-02-22
汪曾祺谈吃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没记住太多,就记得从最开始一句“采葵持作羹”谈到了“葵”是“东苋菜”;广东把牛舌头叫成“撩青”,好形象;昆明的炒鸡蛋,一颠翻面,两颠出锅,动锅不动铲;炒菠菜要尽量少动铲子,频频翻锅,菠菜会发黑有涩味;蒙古人非常好客,有人骑马在草原上漫游,什么也不带,只背了一条羊腿。日落黄昏,看见一个蒙古包,下马投宿。主人把他的羊腿解下来,随即杀羊。吃饱了,喝足了,和主人一家同宿在蒙古包里,酣然一觉。第二天主人送客上路,给他换了一条新的羊腿背上。这人在草原上走了一大圈回家的时候还是背了一条羊腿,不过已经不知道换了多少次了。
评分会谈吃会做吃,各方特色娓娓道来,还有各种典故,非常喜欢。
评分名门之后赵珩写吃精致讲究,平民出身的汪曾祺写吃更接地气,两人的书一起读特别有意思。两本书里都提到袁枚的《随园食单》,我已经找来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看懂。这本书最开始写葵的口感的时候我就想到木耳菜,后面果然提到,汪老说人应该尝试不同的食物,正好我最近热衷于每周去超市买不同的蔬菜种类回来尝试,前两周刚买过一盒木耳菜做了汤,所以这本书读的时机恰恰好。
评分手边必须备着小零嘴,才耐得住一页一页读下去。
评分本书虽然也是谈吃,但与蔡澜有区别的是,本书中更多的并不是讨论做菜式的店面,而是更多地谈论一些汪曾祺本人自己做菜的经历,也更多地谈论家常小菜。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43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杂志上发表小说。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短篇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曾获奖。主要著作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
谈吃不能就吃论吃,一本菜谱又有什么趣味呢?汪曾祺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怎么个来历说得头头是道、烘托得恰到好处。用真实细腻的语言,表达了无限的生活热情和雅致的韵味,是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学拉得最近的人。
“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怎么办,一下子觉得自己这二十年来错过了不少人间美味,诸如,芹菜,香菜,洋葱,菠菜。。。等,转念一想,小时候亏的不只是味蕾和胃袋,还浪费了爷爷一番厨艺。 一本书看下来,途中常常会突然就一乐。感觉这作者说话特别实诚,朴实...
评分中国当代人写吃是一绝,但真正写出味道来的仅有两人。金庸和汪曾祺。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给洪七公对付好吃的,那段按理讲够精彩的了吧,但和汪曾祺相比,还是逊色。 汪先生是江苏高邮人,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他说的那道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盛产的咸鸭蛋和豆腐一起做着...
评分汪曾祺谈吃有种别样的滋味,他对食物的喜爱和追求还不可避免地粘连着在每个城市里的生活记忆。不浮煊,最平常最自如的口吻,讲着这个好吃那个难忘,话语间还偶尔带点古味。而且总能叫人想象出那些身影坐在馆子里吃饭的情状。 他劝年轻人口味要放开,不得局限...
评分 评分在汪曾祺众多散文当中,对于饮食的描写无疑是怎样都无法让人忽视的。正因为大量的对美食的描写,也使他与陆文夫并称为“文坛上的美食家”,虽是文人,却寄情于美食,喜欢逛菜市场,看看生鸡活鸭, 鲜鱼水产,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都呈现在他的笔下,他出生高邮,少年去昆明...
汪曾祺谈吃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