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先生的这本书,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它的书名——《国学大师之死》。书中所写的13位国学大师,中国的知识界并不陌生,但为什么集中写他们的死亡呢?换句话说,通过国学大师们的死亡,读者能看到什么呢?
就这个问题,在写作过程中,我们的编辑与作者进行过深入的探讨。现将我们出版者的理解推荐给大家:
为了说明作者的意图,我们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概念,那就是“国学”究竟是什么?这也是本书在前期调研时,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关于“国学”的定义,目前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是延续章太炎的定义,即包括文字学、经学、史学、学术界多持此论;另一种是比较通俗的理解,即“国学”就是传统文化。
本书认为,“传统文化”的说法失之宽泛,而文字学、经学、史学的说法又过于学术化,不能兼顾社会各阶层的知识水平。本书在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国学”是一种以文字学、经学、史学等学术知识为载体,以知识阶层的思想观念为代表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系。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我们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化,可是我们年轻人到底懂多少国学知识呢? 现在的学校教育过于“现代化”,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摒弃了很多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古代人生病了也没去照什么X光,中医望闻问切就能诊病,不是说西医不好,就智慧和系统的层...
评分题目是国学大师之死,其实说的是国学大师的生。 书写的还行,很有条理。 不过是书商作的,东挪西凑的痕迹很明显,内容也当然有很多不真确的地方。 不过总的来说还不是不错,可以短时间内粗浅的了解一下这几位大师的生活与学术的大概。 看了这本书,我也受到一些启发。 起码认...
评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我们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化,可是我们年轻人到底懂多少国学知识呢? 现在的学校教育过于“现代化”,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摒弃了很多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古代人生病了也没去照什么X光,中医望闻问切就能诊病,不是说西医不好,就智慧和系统的层...
评分对辜鸿铭感兴趣其实可以算是八卦心理的趋势,因为他在那个年代如此古怪,与众不同。因此在图书馆看到关于他的书毫不犹豫就借了。但是,读的时候,我纯粹是当故事书来看,虽对于他的一些奇思妙想颇为赞同,如"人云亦云不称其为人员也“,但对于他的印象还是停留在迂腐不化的...
评分童年就像一次回忆,它带着我们的悲伤与快乐,每当我想起童年时,我总会微微一笑,当然,想起悲伤的事,也会流出开心的眼泪
国学大师生命轨迹大扫描。
评分内容过于简单,读过之后只是略知皮毛
评分题目起得吓人,流行书,翻翻就算
评分路老师说,虽然很苦,但是苦中有乐。
评分以为知识性会很强,但是写的又散又烂,感觉是流水账和小段子支撑起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