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先生的这本书,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它的书名——《国学大师之死》。书中所写的13位国学大师,中国的知识界并不陌生,但为什么集中写他们的死亡呢?换句话说,通过国学大师们的死亡,读者能看到什么呢?
就这个问题,在写作过程中,我们的编辑与作者进行过深入的探讨。现将我们出版者的理解推荐给大家:
为了说明作者的意图,我们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概念,那就是“国学”究竟是什么?这也是本书在前期调研时,人们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关于“国学”的定义,目前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是延续章太炎的定义,即包括文字学、经学、史学、学术界多持此论;另一种是比较通俗的理解,即“国学”就是传统文化。
本书认为,“传统文化”的说法失之宽泛,而文字学、经学、史学的说法又过于学术化,不能兼顾社会各阶层的知识水平。本书在这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国学”是一种以文字学、经学、史学等学术知识为载体,以知识阶层的思想观念为代表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系。
在圖書館偶爾碰到此書,馬上就被吸引住了。 現在基本上快看完,體會著大師們在那個風起雲涌的年代,為中國的存亡做著自己不同的努力。不論其學術觀點如何,那一顆顆救國之心實令人敬佩。 正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大師也都各有各的結局,不禁...
评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中国人,我们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化,可是我们年轻人到底懂多少国学知识呢? 现在的学校教育过于“现代化”,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摒弃了很多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古代人生病了也没去照什么X光,中医望闻问切就能诊病,不是说西医不好,就智慧和系统的层...
评分对辜鸿铭感兴趣其实可以算是八卦心理的趋势,因为他在那个年代如此古怪,与众不同。因此在图书馆看到关于他的书毫不犹豫就借了。但是,读的时候,我纯粹是当故事书来看,虽对于他的一些奇思妙想颇为赞同,如"人云亦云不称其为人员也“,但对于他的印象还是停留在迂腐不化的...
评分站在百年后的今天来看,这些国学大师们,即便如曾提出要“全盘西化”的胡适,到了晚年,这些人都无一例外的有向中国传统回归的迹象,姿势程度、速度上有差别而已。这恰恰体现了中国文化自有其历经"千年变局“而不灭的合理性。
评分上学时候多是学大师的著作,对大师的生平仅仅是通过简短的几行个人简介了解。这本书讲的很通俗,对大师的今生前世做了系统的梳理,还列出了时间表,能够有融入时代背景的理解。
国学大师生命轨迹大扫描。
评分先知的下场,他只有未来,却只能活在现在。
评分国学大师生命轨迹大扫描。
评分内容过于简单,读过之后只是略知皮毛
评分内容过于简单,读过之后只是略知皮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