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俗丛谈

中国风俗丛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齐如山
出品人:
页数:396
译者:
出版时间:2006-12
价格:32.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38279009
丛书系列:花生文库·齐如山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民俗 
  • 齐如山 
  • 文化 
  • 历史 
  • 传统文化 
  • 随笔 
  • 中国 
  • 社会/人类/民族/风俗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国风俗丛谈》讲述“入境观其风俗”,是说风俗反映文化以及国力:荀子此见写在《强国》。齐如山:“我要把旧日好风俗写出来,请大家看看,不但很有趣味,或者对现在之浮薄空气,有所补救,也未可知。”言词尖刻了些,却不失恳切。过年、盖房、婚娶、送礼……分外风趣,读者可以随意鉴享;《农事的好风俗》、《商家的信用》……却不容你不用心去领略“风俗”何以为“文化”!风俗文化也是《杂著》“寓教于乐”的衷曲。至杂沓中国画、中国剧、中国小姐……则切进民族审美心理,使教化效率化了。《中国馔馐谭》是“以食为天”之大风大俗。由教人下厨而令人亲炙,兴之所至,且有一点超越感。中国旧日风俗之关,真使人怀念不已。按从前教育远不及现在之普遍,法律更不及现在之严密,但风俗之勤俭、朴厚、信实等等,则比现在可好的多。从前的国民多不识字,多数没有受过教育,他所以能如此者,大多数都是古代传流下来的许多良言、善行,如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等等的这些词句所感染,便成了传统的习惯。这些情形与西洋现在风尚不同,也可以说是相去太远,所以有人议论,说若永远保存这种情形,则不能与文明国竞争进化,将永远成为落伍的民族。其实不尽然,风俗与政治固然不能完全分离,但也不会因朴实而阻碍进化。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昨天读了齐如山的《中国风俗丛谈》,文字有民国风气。简练,平实。 先说其人,齐如山其人生中不可不提的是梅兰芳,他是梅兰芳的剧本的编辑人,比梅大19岁,可以说是他发现并培养了梅。49年,齐去了台湾,自此两人再无相见。让人唏嘘。 读下来有一个感觉我们的节日怎么都是吃呢...  

评分

昨天读了齐如山的《中国风俗丛谈》,文字有民国风气。简练,平实。 先说其人,齐如山其人生中不可不提的是梅兰芳,他是梅兰芳的剧本的编辑人,比梅大19岁,可以说是他发现并培养了梅。49年,齐去了台湾,自此两人再无相见。让人唏嘘。 读下来有一个感觉我们的节日怎么都是吃呢...  

评分

阴历年: 阴历时间每年不固定,农业行事不方便,多使用24节气(清明高粱谷雨谷,立夏芝麻小满黍;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小雪不耕地,大雪不行船) 盖房: 一家盖房,大家帮忙;有钱的要住房,没钱的也要住房;人缘不强,雇人盖房 医生: 多为有钱人家读书读不进去...

评分

书是一本通识读物,很汗颜,生活在这个国家,对我们国家的历史、风俗缺乏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一直对传统的东西比较好奇,他们是怎么发展出来的,最初有何意义。并不一定要记住,但是希望自己能够感受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一颗相对敏感的心。比起金钱,还有更多无...  

评分

书是一本通识读物,很汗颜,生活在这个国家,对我们国家的历史、风俗缺乏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一直对传统的东西比较好奇,他们是怎么发展出来的,最初有何意义。并不一定要记住,但是希望自己能够感受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一颗相对敏感的心。比起金钱,还有更多无...  

用户评价

评分

齐如山老爷子的系列不会难看

评分

干货多 评论现在再看的话 略有微词

评分

涨姿势

评分

料很足,但无情,算不得好文章,缺点味道。基本上都是清末北方风俗,算不得“中国”。

评分

淳朴的民俗画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