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多•加莱亚诺(Eduardo Galeano),乌拉圭记者、作家和小说家,生于蒙得维的亚,14岁时创作的政治漫画被报刊采用,先后担任过周刊、日报的记者、编辑、主编。1973年乌拉圭发生军事政变后入狱。曾流亡12年并被列入阿根廷军事政权的死亡名单。其作品已被翻译为28种语言。著有《火的记忆》(1986)、《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1971)和《足球往事:那些阳光与阴影下的美丽》等。
记者出身的加莱亚诺,善于从体制的边缘发现让人生疑的蛛丝马迹。从《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开始,他的每本书都是一连串言简意赅的“小故事”。他从散落民间的口头记忆中寻找受辱者的尊严,从被冷落在纸堆里的记录中搜求被劫持的良知。这一次,他开始动笔书写一部倒转的世界史,撬动令思想窒息的体制磐石,唤起被麻痹的基本知识,恢复被蒙蔽的正常思维。六百个故事,就是六百面镜子。谎言不攻自破,恶行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在这里面,有人看到的是骄傲,有人看到的是屈辱,有人发现了过去,有人遇见了未来。
世界上总有一些高栅栏围起的禁区圈,用来区分圈内人、圈外人。圈外者都被定义为腿短人,腿短人跨不进禁区圈。 圈外的人永远被排除在外,似乎承受着永世不得超越的咒语。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先生,即使过上了富贵生活,也永远入不得贵族圈。除了盖茨比眼前的贵族圈,还有很多圈...
评分不记得是谁曾经说过:历史是用一半的事实来撒谎。当然还有更多人所熟知的是另一句话: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毋须争辩的事实却是:历史未曾说话,以至于连辩驳的机会都没有。于是乎,历史出现了很多种模样,真的,假的,虚的,实的,但是每一个接触历史的人也都只能在文字记载中...
评分像是历史的后传。 每一个镜子都是一个历史魔镜,照出的是最本质的东西。 作者的反体制精神让我尤为欣赏。 我们接收的,往往是主流思想,是大家所应该认同的事实,我们知道、了解、学习。可是未曾有过真正的思考。 人必须要有独立思考,就算思考的是错的,那总比不思考好。 ...
评分这本书的关注的东西是南方的,是女人的,是有色人种的,是被侮辱与被伤害的,是解毒的,揭示了镜子背后的东西。读过这本书,你有一种世界史脑内补全的感觉,整个流程更清晰了,更丰富了,更make sence了。在基督教语境下,是最好的补充,作者的本意不是来踢馆的,而是陈述事实...
评分看得不多,先把初步印象写下来: 钱钟书被人评价说“琐碎”,钱钟书评价陈寅恪“琐碎”。这本书当的起“琐碎”二字,一种更通俗和优美的“琐碎”。孟子说“博闻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琐碎”。
以前人们用肤色杀人,然后用性别,慢慢用资源杀人,接着是宗教,最近经常用政治杀人,到最后,我们都被机器杀死。世界史可不只是欧洲文明史,看看那些欧洲所谓文明背后的故事吧。
评分高度抽象的世界史,但是却有血有肉,推荐一读。事实上,所谓“镜子”,说的是人类这么几千年来并不见得有多大长进,历史里头映出的,就是现实。
评分高度抽象的世界史,但是却有血有肉,推荐一读。事实上,所谓“镜子”,说的是人类这么几千年来并不见得有多大长进,历史里头映出的,就是现实。
评分世界一片血雨腥风
评分南美左派的热血野史杂文神话观,和木心《文学回忆录》的感觉差不多,个人趣味大于严谨思辨,简单偏颇但不失深刻之处,亮点还是在其时而闪烁的诗意上吧。如此毒舌尖锐的批判,近代当代中国方面的评述估计被删得不少吧,勉强保留了溥仪那一段“这是我的火炉”,貌似也不容易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