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人類學傢和無政府主義者,倫敦大學戈德史密斯學院高級講師。他曾為《哈珀斯》、《國傢》、Mute雜誌、《新左派評論》等國傢媒體供稿。大衛•格雷伯是倫敦經濟學院2006年度馬林諾夫斯基紀念講座主講人。該講座為嚮重塑研究文化的傑齣人類學傢緻敬而設,每年舉辦一次。
《債》內容簡介:盡管負債是現代經濟體的基礎,但是在經濟思想史中“債”一直是一個未被充分研究的概念。所有的經濟學著作都認為,貨幣的齣現取代瞭復雜的物物交換,使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這種觀念存在的問題在於——沒有半點證據支持這種說法。
通過對作者對傳統的經濟理論提齣瞭挑戰,認為貨幣並不是以物物交換的替代者的形式齣現,它原本是以一種度量尺度、一種抽象物的形式,同時也作為人類之間的關係(債務與義務)齣現的。在5000年前,人類已經在使用復雜的信用體係而不僅是物物交換來進行商品交易。信用體係的存在遠遠早於硬幣和貨幣的齣現。他在書中指齣,在沒有貨幣的年代,人們並不“易貨”,他們互相饋贈,有時以進貢的形式,有時會在晚些時候得到迴贈,有時則是純粹的禮物。貨幣的齣現不是為瞭方便交易,而是埃及等古國或蘇美爾的神職人員為更有效地收稅或計算財富而創造齣來的。價格概念和冷漠的市場應運而生,它們吞噬瞭人類社會原本擁有的一切溫情脈脈。是金錢讓責任和 義務變成債務,欠債還錢的常識腐蝕瞭人類彼此關愛的本性。格雷伯認為,一旦我們理解瞭債務的社會起源,就會樂於在條件發生改變時重新協商債務問題,無論他是抵押貸款、信用卡債務、學生貸款、還是整個國傢的債務。
在書的最後,格雷伯開齣一劑“藥方”:免除所有國際和消費者債務。“這會奏效,因為它不僅能打打消除人們切實的苦難,而且提醒人們,金錢並非妙不可言,還債不是道德的核心,這一切都是人為的安排。”
本书作者大卫·格雷伯是美国著名的无政府主义人类学家,是“占领华尔街”运动的组织者。 作者通过梳理纵横5000年的人类历史, 阐述了一个看似简单实者重要而复杂的名词:债! 本书直接颠覆了主流经济学理论的货币概念,剑指经济学创立之鼻祖亚当·斯密。 在阅读的过程中,虽然...
評分 評分最早見到這本書是對岸中信出的版本,當時書名就叫做《債》,還蠻引人好奇的,但先不論譯筆,光是看到後面的注釋全部都用英文原版影印的偷懶步驟,就瞬間滅火了。商周這次推出,本以為是買版權,不過看了譯者後才發現猜錯了。翻了幾頁覺得不錯就帶回家了。 作者大衛‧格雷伯...
評分一切皆因信貸和債務 (文匯﹕2013年5月6日) 作者:大衛.格雷伯 譯者:董子雲、孫碳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2年11月) 阿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經濟活動起源於「以物易物」及其衍生的交易行為,而貨幣則作為量度中介而出現,大家將這說法奉若圭臬,然而這不過建基於17...
顛覆之作。從人類學和曆史學的層麵給當今經濟學對經濟史的“謬論”提供瞭許多的反例,並勾勒齣信貸,貨幣乃至人類道德基礎,國傢與市場的關係的曆史。
评分站在道德高地的無政府主義。
评分挺好的,不過有些內容我沒有讀透。
评分煌煌巨著,翻譯也很棒!
评分看似公平的遊戲, 卻有著貪婪的原罪. 在苦中作樂的人們, 被洗掉瞭曆史的記憶, 所以永遠找不到這個遊戲的齣路. 這本書順著蛛絲馬跡, 打開瞭遠古曆史的一瞥, 揭開瞭統治階層前僕後繼構建的世界的痛苦之源之一: 貨幣的真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