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 集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译者、电影导演等多重身份于一身,被视为是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1947年生于新泽西州的纽渥克市。在哥伦比亚大学念英文暨比较文学系,并获同校硕士学位。年轻时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不断尝试各种工作,甚至曾参加舞团的排练,只为了“观看男男女女在空间中移动让他充满了陶醉感”。
《玻璃城》、《幽灵》、《锁闭的房间》被称为纽约三部曲。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侦探小说,奥斯特通过营造哥特式的紧张气氛,设置一个又一个悬念来诱使读者与之一起踏上追寻身份和存在意义的心灵之旅。
玻璃城:深更半夜,一个陌生电话打到侦探小说作家奎恩家里,这让他陷入了比任何侦探小说更为扑朔迷离的案情之中。
幽灵:布鲁受雇于怀特去监视布莱克。监视,跟踪,一年过去了,他一无所获,布鲁几近崩溃。
锁闭的房间:一封不期而至的信,告诉“我”——范肖的童年好友,范肖失踪了,留下妻儿和一堆非同寻常的手稿。按照范肖以前的意愿,“我”被要求处理这些手稿。起初一切很顺利,范肖的手稿得以出版。与此同时,我娶了范肖漂亮的妻子,做了范肖儿子的父亲。然而,“我”突然发现范肖竟然还活着!
这书很特别。 首先,我们起初会认为是侦探小说,但不是。 其次,我们看了一波三折的过程后非常期待一个精彩的结尾,但是没有。 这就牵涉到一个对故事的理解范畴上去了: 故事应该是人生的浓缩,还是应该成为人生的片断。 “这故事还没完”,作者是理解成后者。 既然结尾不重要...
评分如果他不是一个作家,他必然很想成为一名侦探。 然而他不可能成为一名侦探。因为他迷恋的是抽象的逻辑,而不是用它作为工具分析事实。 事实是不重要的。或者,事实的唯一用处是作为一种原料,让他可以透给棱镜去解析它们,或者把它们捏成某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他迷恋形式(作...
评分“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个庞大的谜语,或者是寓言故事,谜底是时间。……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因为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我可以成为您的敌人。”—...
评分一、奎恩的红色笔记本——读《玻璃之城》 故事是这样的:那个人叫奎恩,三十五岁,结过婚也曾为人父,但妻儿都死了。他曾用威廉姆.威尔逊的笔名写过悬疑小说,大致上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出版。生活有规律却单调。每年花上五六个月写小说,剩下时间里做他想做的事...
同事送的~披着侦探小说的皮,文字却在“自己是谁”上转来转去,骨子里全是现代人对身份认同的焦虑……所以一直看下来就疲倦了。不过应该说故事节奏把握得确实很好~
评分。。。
评分炫技啊,哇靠,心痒痒
评分翻译还是较有问题,但基本无损全书的魅力~~
评分炫技啊,哇靠,心痒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