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潮》裏所談的是中國從一八四二年《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到一九四一年珍珠港事件這一百年間所發生的故事。這段時間乃是曆史上一個極不平凡時代的新序幕,舉凡人類中各個集團的衝突,乃至東西文化的磨蕩,都集中在這風雲際會。
蔣夢麟從中國學究的私塾到西洋自由的 學府,從古老的農村社會到近代的都市文明,從身經專製統治的皇朝到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禮,他多年生活在廣大的外國人群裏麵,更不斷生活在廣大中國人群、尤其是知識青年群眾裏麵,他置身於中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漩渦,同時也看遍瞭覆雨翻雲滄海桑田的世局。《西潮》中所反映的決不是他的一生,而是他一生所經曆的時代。
蔣夢麟(1886—1964),教育傢。原名夢熊,字兆賢,彆號孟鄰,浙江餘姚人。留學美國,從杜威學習教育,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及教育學博士學位。1919年,被聘為北京大學教育學教授。1928年,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1930年,任北京大學校長。後任西南聯大校務委員會常委、行政院秘書長等職務。著有《西潮》、《新潮》、《孟鄰文存》等。
去台后,在某次的北京大学周年纪念时,傅斯年在演讲中称:“孟邻先生学问比不上孑民(蔡元培)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而他自己学问比不上胡适,办事却比胡适高明。蒋梦麟听后笑言:“这话对极了。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我们两个人不过是北大的“功狗”。” 细...
評分 評分《西潮》:近代史和中国人精神的个体化诠释 时代的转变愈快,被人们忽略的史实愈多。若当时的人不予以记载,则后起的人更无从知道,无从了解。这种忽略和遗忘都是人类很大的损失,因为在不断的历史的过程中间,以往的经验,正是后来的教训。 ...
評分(09年的老文一篇,现在倒也还可以看得入眼~) 孟邻先生说自己这本书“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又有点像近代史”,可算十分贴切。对于他这样生于新旧时代交汇点,一生经历过无数历史事件的人来说,对自我经历的追忆已经可以成为观察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一个窗口。也许没有正...
評分真正讓我看見光的文字
评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幾年前看過中文版,知道先生原來是用英文寫就,一直惦記。
评分蔣校長從中西方對比的角度看中國近代的變遷,多瞭點書捲氣,少瞭些泥土味。最後一部分“現代世界中的中國”很精彩。
评分樸實,現實具體的錶述,歲對親身經曆的現代史做瞭詳細生動的描述。其中包含對中國文化,審美,曆史的介紹。
评分簡單的翻瞭下,蔣夢麟這位民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傢、教育傢用極為平實的故事為我們敘述瞭他的所見所聞所想。蔣先生頗負那個時代民國知識分子的氣質和風格。不似現在的知識分子,天天講些彆人不懂的所謂學術話語,殊不知將思想講通想透再用平實的語言錶露齣來纔是真正的大學問。知識分子之學問在於啓民智,天天講些民眾聽不懂的鬧那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