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ity and the Holocaust

Modernity and the Holocaust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齊格濛·鮑曼(Zygmunt Bauman, 1926- )當代最著名的社會傢與哲學傢之一,是“後現代主義”概念的主要創造者。他齣生於波蘭,曾任華沙大學社會係教授,1968年離開波蘭,1969-1971年在特拉維夫和海法大學任教,後前往英國,任利茲大學終身教授,同時也在柏剋利、耶魯、堪培拉等大學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闡釋學與社會科學》(1987)、《現代性與大屠殺》(1989)、《現代性與矛盾》(1991)、《後現代性其不滿》(1997)、《全球化:人類後果》(1998)。

出版者: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作者:Zygmunt Bauman
出品人:
頁數:254
译者:
出版時間:2001-2-23
價格:USD 24.95
裝幀:Paperback
isbn號碼:978080148719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鮑曼 
  • Modernity 
  • 社會理論 
  • 現代性 
  • 大屠殺 
  • Sociology 
  • 曆史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Attempting to provide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of the Holocaust, the main theme of this work is the demonstration that the Holocaust has to be understood as deeply involved with the nature of modernity - neither a single event nor a simple outpouring of barbarism. The author discusses what sociology can teach us about the Holocaust, but more particularly concentrates upon the lesson which the Holocaust has for sociology. There are two ways, he points out, in which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Holocaust can be side-stepped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modernity. One way is to present the Holocaust as something which happened to the Jews, as an event in Jewish history. A second way is to regard the Holocaust as representing loathsome aspects of social life which the progress of modernity will increasingly overcome. Neither of these views stand up to scrutiny,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读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 这本来是一篇作业,现在也就直接复制粘贴,带着浓厚的学院风,而且写得也不咋样,不过自认虽然啰嗦了一点,对文章的思路梳理地还是挺清楚的,大家且凑合着看呗。 鲍曼以严谨的笔调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现代文明,就其内在的机制而言,存在...  

評分

鲍曼在《现代性与大屠杀》的开篇就提到,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不能单单只被看做是犹太民族事件,或是“欧洲基督教徒反犹顶点”这类单元素的集合,因为这样它便不具备社会学意义。同时,大屠杀也并非人们优化的期望是一种广泛而常见的社会现象中的一个极端,一个具有“回复性”...  

評分

近现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数次大规模的屠杀事件:1915前后发生的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受害者达到一百五十万之众;1936-1938年的苏联大清洗屠杀了六十八万至一百三十万左右的苏联人民;1937年12月-1938年1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军民惨遭屠戮;二战期间纳粹大屠杀,屠杀了...  

評分

大屠杀作为近代历史中最为深刻的一次集体记忆,惊动着所有人的同情心与羞耻心。而随着时间的流动,大屠杀记忆的深刻性正不断减弱,另一方面,大屠杀逐渐成为德国人与犹太人的独特历史,渐渐远离我们的当下生活。正是由于遗忘敌不过时间的洗刷,而大屠杀也渐渐被理解为历史的一...  

用戶評價

评分

課上讀瞭chapter4 寫得超級好啊

评分

對資本主義工具理性的一次深刻分析..發人深省...

评分

1991年同齣版社版本

评分

"none of the societal conditions that made Auschwitz possible has truly disappeared"

评分

取消“大屠殺是野蠻遺存”的病因學神話與以反猶主義為核心的曆史學範式,鮑曼從韋伯處藉用elective affinity的概念勾連大屠殺與現代性,由此提齣後現代主義式的尖銳論點——大屠殺是社會、文明與文化的産物,是現代性“選擇性親和”的對象,是現代社會隱患的極端顯現。於是分析不再僅僅圍繞於猶太人prismatic category種族身份於族群與國傢間曖昧的認同衝突所展開,而是將批判的炮火對準文明進程,一麵是以園藝、醫藥為原型展開的社會工程對“拔除雜草”“消滅病毒”的理性包裝所賦予的屠殺閤理性(科學種族主義),一麵是現代官僚體係內技術的勝利取代非技術的道德責任——官僚係統行為所指嚮對象的的去人性化與道德中立的錶達 以社會化的冷漠/社會癱瘓置換pluralism對道德反常行為的批判可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