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頤,1956年齣生,中學畢業後下鄉插隊當農民數年,然後當兵,又復員當工人。1978年考入吉林大學曆史係,1982年考入吉林大學研究生院曆史係中國近代史專業,1985年畢業獲碩士學位。同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現為研究員。研究方嚮為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著有《取靜集》、《經典與人文》、《被延誤的現代化》、《薩特》等,譯有《中國現代思想中的唯科學主義》、《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鬍適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選擇》等。
本書分為四個版塊,“曆史總會被記起”和“斯人已逝”兩輯說的都是舊人舊事,立腳點卻在今天,希望能打撈一些曆史的殘骸,引起注意。1870 年代清政府的海防與塞防之爭,全局問題由於全局討論得以妥善解決;1940 年中央研究院院長補選,學術與政治相互博弈而能保持微妙的平衡。作為晚清第一代駐外使臣,郭嵩燾因“崇洋媚外”不被世人理解,晚景淒涼;鬍適晚年以淨友自居對國民黨提齣一係列批評和建議,然不被理睬,獨自彷徨。
“曆史的餘波”和“不該遺忘的傷痛”兩輯收錄瞭部分文化評論和文學評論。林則徐破壞“夷夏之防”與李鴻章隱瞞疫情的當代啓示,“拿伯的葡萄園”中保護私産的法治意識,美國政府鎮壓“退伍補償金大軍”的曆史傷疤,茨威格對於戰爭的反思與人性的絕望,托斯卡尼尼麵對法西斯暴政錶現齣的良知與洞見,卡夫卡的小說對於東方民族遭遇的驚人預見,等等。內容看似龐雜,貫穿其中的是對曆史和人性的反思。
作者平素廣泛參與文化討論,在多傢媒體開設專欄,著力從近現代中國史的隻鱗片羽來考察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關注超越時代的復雜人性與社會幽暗的方方麵麵,具有濃烈的憂患意識。
从裂缝里打捞出细节 ——读雷颐《历史的裂缝 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感 “当过去不再昭示未来时,心灵便在黑暗中行走。”这是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一句名言。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这是五四大家...
評分从裂缝里打捞出细节 ——读雷颐《历史的裂缝 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感 “当过去不再昭示未来时,心灵便在黑暗中行走。”这是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一句名言。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这是五四大家...
評分 評分从裂缝里打捞出细节 ——读雷颐《历史的裂缝 近代中国与幽暗人性》感 “当过去不再昭示未来时,心灵便在黑暗中行走。”这是19世纪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一句名言。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这是五四大家...
評分弱国无外交,像李鸿章这样识见才干俱出类拔萃的人物,一朝办起外交来,也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革职削爵不说,国人目为国贼,更有义士饱以子弹。时人不思反省,只顾诿过于当事者,正是人性之幽暗。 郭嵩焘的故事更令人叹息。走在时代前头的人,只能身殉乱世,留下骂名。好在他...
N年前的消遣書 不喜歡雷的行文風格
评分第一闆塊是廢話充數,到第二闆塊纔有點內容,其實算是作者的讀書感想,可一深入就不小心流於俗,不過也是通俗。三星半。
评分晚清時局動蕩,建海防,修鐵路,興洋務,而今造航母,修高鐵,興技術,舊中國的種種世象與現在何其相似。
评分N年前的消遣書 不喜歡雷的行文風格
评分主要是報紙上的專欄文章,普及型的,所以沒必要以學院的標準來要求。從科普的意義上來說它們多是可圈可點的。不過湊成一本書來讀,有些概要性的介紹就顯得太過冗長,可見同樣的文字用不同的方式呈現在讀者眼前,閱讀感受有可能天差地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