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

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夫马进,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主要研究中国明清社会史与东亚关系史。著有《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燕行使与通信使》(韩文)。主编有《燕行录全集日本所藏篇》、《增订使琉球录解题与研究》、《中国东亚外交交流史研究》。代表性论文有《明清时期的讼师与诉讼制度》、《讼师秘本的世界》、《朝鲜通信使对日本古学的认识—兼及朝鲜燕行使对清朝汉学的理解》。曾获日本学士院奖。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夫马进
出品人:
页数:804
译者:伍跃
出版时间:2005-6-1
价格:4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39956
丛书系列:商务印书馆海外汉学书系
图书标签:
  • 历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善会善堂 
  • 近代史 
  • 社会史 
  • 民间组织 
  • 夫马进 
  • 明清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当代中国,对于社会福利问题的关心前所未有地高涨,本书在善会、善堂史研究方面,仅仅是根据各种《征信录》、《申报》和文集随笔等史料描述了善会和善堂的轮廓。随着新的档案史料的发掘和利用,将来也许有必要做大幅度的修订。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1912年,也就是距今100年前,一个叫朱友渔的留美博士写出了《中国慈善事业的精神》一书,介绍了清代老人院、恤嫠会、义冢、施棺等民间慈善事业,强调这里头体现了中国人民间互助、民间结社的民间自治精神。处在辛亥革命的风头浪尖上,这位在1951年基督教控诉运动中首当...

评分

1912年,也就是距今100年前,一个叫朱友渔的留美博士写出了《中国慈善事业的精神》一书,介绍了清代老人院、恤嫠会、义冢、施棺等民间慈善事业,强调这里头体现了中国人民间互助、民间结社的民间自治精神。处在辛亥革命的风头浪尖上,这位在1951年基督教控诉运动中首当...

评分

1912年,也就是距今100年前,一个叫朱友渔的留美博士写出了《中国慈善事业的精神》一书,介绍了清代老人院、恤嫠会、义冢、施棺等民间慈善事业,强调这里头体现了中国人民间互助、民间结社的民间自治精神。处在辛亥革命的风头浪尖上,这位在1951年基督教控诉运动中首当...

评分

1912年,也就是距今100年前,一个叫朱友渔的留美博士写出了《中国慈善事业的精神》一书,介绍了清代老人院、恤嫠会、义冢、施棺等民间慈善事业,强调这里头体现了中国人民间互助、民间结社的民间自治精神。处在辛亥革命的风头浪尖上,这位在1951年基督教控诉运动中首当...

评分

1912年,也就是距今100年前,一个叫朱友渔的留美博士写出了《中国慈善事业的精神》一书,介绍了清代老人院、恤嫠会、义冢、施棺等民间慈善事业,强调这里头体现了中国人民间互助、民间结社的民间自治精神。处在辛亥革命的风头浪尖上,这位在1951年基督教控诉运动中首当...

用户评价

评分

2020158 感谢网盘分享,在跟风读书这件事上我向来不含糊(也可能是太特么闲了嘤嘤嘤(ಥ_ಥ)

评分

探讨早期中国“善”的观念与“善举”以及善会善堂是否可以指向哈贝马斯“公共领域”以及近代的地方自治思潮,在后一问题的观点上是否定的。得了日本学士院赏恩赐赏的作品还能说什么呢,史料还有视角以及细节好得没得说。个人觉得最好的论证在第三章写善会善堂和清初思想风气的关联这部分。

评分

日本学者专著的行文风格和我国论文集的著作还是有很大差别啊。 毕论需要断断续续读了很久,也许换种语言风格就会好读很多?也是做了详细笔记。

评分

通往奴役之路

评分

写得真好啊!可是还有些观点值得商榷。比如第九章写到地方士绅被迫做绅董显示了“乡绅对清朝国家政权而言显得过于软弱了”,我不以为然。正是因为绅士在地方的崛起才使得他们成为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地方慈善的发起人,并且敢于与政府对抗,最终达成有利于他们的妥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