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4月25日清晨,崇祯缢死煤山,李自成占领紫禁城。6月7日,满清摄政王多尔衮进入北京6月19日,朱由崧在南京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弘光。南北两京遂展开了最终对垒。本书将仅存一年的南明弘光朝作为对象,从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人事诸方面展开深入论述,作者秉承“史传叙事其表,思悟认知其里”的宗旨,用富于感染力的文字,描述史事时大开大阖,奇崛跌宕,令人荡气回肠;又以有力的思想认识方式,清晰地梳理出历史表象后面的深刻内涵。
李洁非 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新华社、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供职。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起从事当代文学批评,后转向专项研究,兼事小说、随笔和史传写作。
“悲剧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书中用鲁迅的这句话在将近结尾的时候饮用出来。来形容整个明朝及弘光朝! 在这本书之前读完了《龙床》《野哭》,对比幼年读的《明朝那些事》那本更像写历史故事。这样的作品才叫历史作品。有观点有足够的材料...
评分 评分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千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张养浩 作为《明朝那些事儿》的铁粉,一直好奇当年明月为何不继续写完南明史,无意中看到这本《弘光纪事》,甚是开心,阅后却甚是悲痛。 读历史,本...
评分1 印象中的南明,大概还要追回到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桃花扇”选段。那时候由于高考天花板的悍然存在,对拿到语文教材中占去不少篇幅的莺莺传、桃花扇,并不太感冒。 再便是历史教材上一句,概括的不能再简约的,所谓明朝末年资本主义萌芽。初中高中都有吧。 末年是什么,是一...
评分本书相较于“明朝那些事”不算是通俗读物,探讨的东西比较学术性,对明史没什么概念的人看得会很幸苦,当然那类人也不会找到这本书了。看书的销量就知道比较小众,封面没有乱七八糟的推荐,是一本很纯粹的历史书籍。这书内容很翔实,文中穿插了很多古籍史料,不过略嫌太多...
阅读此书过程中,几度落泪。虽然不能同意作者的很多观点,甚至可以说作者很多错误,诸如说卢梭是“文艺复兴”时代人(94页)之类妄论,以及对鲁迅还有尊敬的情感等。但无论怎样,作者算是跳出了他那个年龄受限制的极限,以最大努力在同情理解华夏传统。他认识到,华夏中国近代的悲剧,在于满清的入关,对文明的摧毁。他还描写了华夏士绅对文明的忠诚,他们如飞蛾扑火那样,自知将会毁灭,仍然前赴后继,以高贵的身姿走向殉道。而普通庶民,也爆发出无法理解的力量,追随士人而死去。刘宗周的自杀,被称为“内外肃穆的思想雕像,凿然而立。”“精神专注、肃然、坚韧、强大”、“不动如山的内心世界”,那是一群真正高贵的人,而现代的汉人,对这样的精神品质,早已万分陌生,觉得太过遥远。
评分李洁非通明史,而不懂清史。所以造就他的书也就只通一半,有空写书评详论之
评分很多疑惑倒是解开了。作者有超越史家的视野,但序一的对历史与理论关系的批评却并不得当。
评分#瑕瑜忽见,史料选择上欠周全,比如钱海岳《南明史》能做核心史料用?这可是民国初年人的作品,按理应该找其更早出处才是,类似问题,不一一列举。但是在史论方面出彩点确实很多,比驽钝的赵园要轻灵得多,值得一看。
评分作者不愧是中文专业,文笔流畅,叙事清晰。然而对历史的认识有严重缺陷——尽管作者自己承认读史比艺术更重要——于是设想出了各种空中楼阁,乃至以为明末士人思想中可以诞生现代民主制度,罔顾经济基础本身完全不足以支撑这种空谈。#于古有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