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黎明,浙江人,获杭州大学学士和中山大学硕士学位,研究英语语言文学和西方文艺评论,曾就职于旧金山的文化交流机构,后在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就读并获MBA,同时进修影视制作和研究等课程。毕业后任加州多家媒体的编辑、记者和主管。为《看电影》等电影杂志长期担任专栏作者或特约撰稿、 1997年曾在北京参与制作和导演大型音乐剧《音乐之声》、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文艺评论集《学会肤浅》,影评集《好莱坞名片透视》、《好莱坞现场报道》,大型电影指南《西片碟中碟》(英语片册和非英误片册)等。2005年创办民间电影奖。在网易娱乐频道开设有讨论电影的论坛。被多家媒体誉为“大陆第一影评人”。
本书试图回答的问题
1.如果一位中国明星老在海外扮演妓女、放荡女之类角色,但在国家出现危机时挺身而出,竭尽全力保卫国家利益,她究竟是爱国演员还是卖国演员?
2.好莱坞动作大片的欣赏过程为什么酷似性交过程?
3.银幕上的愤青通常被塑造成好人还是坏人?
4.软弱和不求上进究竟是国民性的毒药还是救命稻草?
5.为什么说“先学做人再学做戏”是一种谬论?
6.近年来走红的影片跟川菜有什么内在关联?
7.为什么赞美是赞美。而加倍赞美反而会成嘲弄,甚至诅咒?
拿来当消遣的读物,喜欢看电影,也喜欢这种宏观的具象的评论,比那种剧透式的影评读来更有意思,看到自己熟悉的影片和电影人会会心一笑,看到陌生的名字就有找来看看的冲动(幸好这样的不多)总之还是需要一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心灵指引我观影的方向……
评分读过有一段时间了,记得当时是跟洁尘的电影随笔一块读的,两人在一起明显就看出周黎明技高一筹,他写电影,用一种很新的笔法,总是天年海北拽了半天,最后稍代脚抽两口有关的电影的烟,好像现在也有很多人这么写影评,我看挺好,总比赘述一大堆没用的剧情来得好吧。也不得不佩...
评分我既不追随典范去生活,也不奢求自己成为谁的典范。我只为我自己而生活。因此我的生活中没有不可逾越的规则,而是有太多不可言传的美妙的感受——它们隐含于我自身,在喧闹的生活中越受压抑越要呼喊出来。 ——露 莎乐美 不知道是因为越大越贪心还是越胆大...
评分我大概是从高中开始成为《看电影》读者的,那时候买一本杂志花费的思量显然比较多。买到杂志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到专栏,看写着周黎明的那页。我不知道周黎明是谁,但我觉得他的影评写的比看电影还精彩。 大学时《看电影》,很多都是等过期以后去报摊买的,可以打折。每一本看完...
评分拿来当消遣的读物,喜欢看电影,也喜欢这种宏观的具象的评论,比那种剧透式的影评读来更有意思,看到自己熟悉的影片和电影人会会心一笑,看到陌生的名字就有找来看看的冲动(幸好这样的不多)总之还是需要一个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心灵指引我观影的方向……
尽管看到很多人说他的影评如何如何程式化,尽拽什么好莱坞花边内幕,但我就是看的津津有味,他的观点指向基本不会和我的冲突,文字态度的鲜明敢言也是我喜欢的。异议者别嚷嚷您也连续几年在《看电影》上写专栏给我们看看!
评分《看电影》专栏上的作品,周黎明的文章很耐读,不是干巴巴的纯学术性文章,值得一看
评分当看到他承认自己当年很崇拜余秋雨、分不出佐罗人物时,感觉他很实在。现在豆瓣上汹涌着一群以学术形象示人的影评人,这是自周黎明后的一次倒退
评分挺久的影评了。因为看过《2003好莱坞电影现场报告》,所以觉得他现在说话有点不痛不痒了。
评分有趣但没有多少我需要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