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乔尔达诺,意大利著名作家,粒子物理学博士。处女作《质数的孤独》获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文学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最年轻的得主。
魏怡,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系副教授,译有卡尔维诺《意大利童话》等。
我逃到了普利亚,也在阿富汗的士兵中间生活过。
然而,当我即将与伴侣分手的时候,我才发现了那种孤单。
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斯特雷加文学奖”得主乔尔达诺新作
延续2011年度畅销小说《质数的孤独》之清新文艺范
在阿富汗战火历炼中实现人性与文学的双重蜕变与升华
在ICE前线作战基地,我遇见了一些与我年纪相仿的男孩子。我意识到,如果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战争,那这场在阿富汗的战争就是我这一代人的战争。我开始想象,在这个反常的背景下,这块军人的地盘里一切会是什么样。于是,一回到家里,我就着手写作《人体》。
2011年,凭借畅销书《质数的孤独》,意大利80后物理学博士保罗•乔尔达诺让中国读者记住了他。事实上,《人体》距离他的处女作《质数的孤独》在意大利出版有五年之久,这五年里,乔尔达诺一直在寻找下一本书的主题。直到他跟随部队前往阿富战争第一线,短短的十天留给他极富冲击的印象并结交了一位同龄人朋友,他找到了自己真正想写的东西——其实每一代人都会经历属于自己那一代的战争。
《人体》是一部关于“战争”的小说,但并不停留在字面上的“战争”,除了硝烟纷飞的战场,乔尔达诺更多触及的是人与人之间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情感上的战争、家人间的战争……每一个书中人物都经历了痛苦的蜕变,从不谙世事的年轻人到最终发现自己变成了自己都觉得陌生的成年人,要去承担他们并不想或是还未准备好去承担的责任。
《人体》的故事发生在战乱还未平息的阿富汗,故事的主角是一群意大利维和部队的娃娃兵。这个故事里只有一点点战争的场面,大部分是青春期少年因身体骚动而诱发的各种感情事件和恶作剧。他们用身体感受、思考、承担责任,就像使用刚刚分发下来的军事装备。但“人体”不仅是他们...
评分《人体》的故事发生在战乱还未平息的阿富汗,故事的主角是一群意大利维和部队的娃娃兵。这个故事里只有一点点战争的场面,大部分是青春期少年因身体骚动而诱发的各种感情事件和恶作剧。他们用身体感受、思考、承担责任,就像使用刚刚分发下来的军事装备。但“人体”不仅是他们...
评分经历了连续几天的演讲和活动后,来自都灵的意大利帅哥、《质数的孤独》的创作者、80后小说家、粒子物理学博士Paolo Giordano先生已经疲惫到连佯作微笑都困难。约定的采访时间被打了五折。短暂的休整后,他坐在单向街书店的会议室,重回宁静。白日将近,他湛蓝的眼瞳在霸道的阳...
评分从孤独到过于喧嚣的孤独 2011年的初春,我在仿若一片废墟的装修现场,顶着噪音和四面而来的冷风读完了《质数的孤独》。那个春天,我即将迎来一个“拥有24小时热水的家”,奇妙的是,出版社递来了没有封面也没有文案的试读本——“质数只能被一和它自身整除。它们是多疑而又孤...
评分从孤独到过于喧嚣的孤独 2011年的初春,我在仿若一片废墟的装修现场,顶着噪音和四面而来的冷风读完了《质数的孤独》。那个春天,我即将迎来一个“拥有24小时热水的家”,奇妙的是,出版社递来了没有封面也没有文案的试读本——“质数只能被一和它自身整除。它们是多疑而又孤...
现代战争中“崇高”这个词已经无影无踪了。一次简单的任务和死亡,就轻易摧毁了他们的内心。Why we fight.
评分在战争面前,人并不能成为人,只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就像「人体」这个不带感情色彩的词。读完,有一种渗在皮肉里的压抑。
评分S.A.阿列克谢耶维奇以采访写实手法创作79年阿富汗战争背景的《锌皮娃娃兵》,直面现实控诉战争残酷;保罗·乔尔达诺《人体》以故事小说手法描写30年后的阿富汗战地生活对青年人带来的人生重大改变和创伤。两位作家的作品都极其优秀,一位让读者通过文字阅读“切肤之痛”,一位通过内心活动让读者“感同身受”。
评分乔尔达诺的心理描写还是那么精准,不过这封面是什么深意和上一本简直云泥之差
评分在译文干活的第一本书。#有些人和事就狠狠刻在身体上了,无法抹去,挣扎、压抑,无可消解的孤独和痛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