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奋,1944年生,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广东省文联第四、五、六届主席。《白门柳》是他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从37岁写到53岁,耗费了作者16年的光阴,完稿当年便一举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获第四届国家图书提名奖,入编中国出版集团20世纪《中国文库》和《中国新文学大系》。
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方式都极其相似。今天的知识分子,依然能够从本书中,得到深刻的启示。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明朝面对李自成农民起义和山海关外清军的双重夹击,正面临灭顶之灾,而东林党与阉党的斗争还在延续。
东林领袖钱谦益在党争中丢了官,为求复官,与内阁首辅周延儒进行政治交易,许诺对阉党余孽阮大铖网开一面。谁知图谋败露,钱谦益遭到黄宗羲、侯方域等复社士子的猛烈攻击,声望一落千丈。江南知识分子内部也陷于四分五裂。
两年之后,农民军攻入北京,明朝政权顷刻瓦解,江南残余势力在南京拥立新君。然而对立各派仍旧互相敌视,恶斗不休,使政局再度陷入混乱。最后,清军南下,史可法一死殉国;钱谦益献城投降;复社才子冒襄举家逃难;黄宗羲参加抗清斗争,并顿悟民主思想……江南知识分子在“天崩地解”的巨变中,走上了各不相同的道路。
翻开本书,带您看尽传统知识分子的参政百态。
白门柳是刘斯奋先生十多年呕心沥血写成的长篇小说,作者的青春灵气,思索与冲突蕴含在这篇巨制之中。荣膺茅盾文学奖,实至名归。 最早看中央六套的电影《柳如是》,一帧帧如画的镜头,展现着明末名妓柳如是的人生故事。金粉氤氲,幕帘下的花魁比试。斜倚卷帘边,素手执妙笔,不...
评分《白门柳》展示的是明末江南众生相。其主角是一帮文人士大夫。总的来说,这帮人的形象都不怎么光彩。 第一个是钱谦益。这个就不用说了,其人品,堪比岳不群,其能力则远不及岳不群。唯有其得知柳如是红杏出墙而不加责怪反身自忏悔,实在让人唏嘘。也让人感觉到...
评分晚明史历来为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那一段渲染着凄美异彩的年代,始终是文学与历史的最佳交汇点,也是文化想象的不竭源泉。自明亡后,与明清易代家国遗恨相关的宏大叙事便不断涌现,“稗史”式的叙事如《桃花扇》、《影梅庵》和《半野堂》的传奇早已成为中国文化想象的一部分...
评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一部一百五十萬字的《白門柳》三部曲,終於在我不是很深入的觀看中成為自己的涉獵。 我比較喜歡歷史,尤其是明朝的歷史。那段遙遠逝去的歲月,那段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塵封歷史深深吸引著我。而這部小說描繪的正是明末的那段歷史,從崇禎十六年到順治二年...
评分今天是12月13日,全国各界沉痛哀悼南京大屠杀那300000亡灵的日子。可能是中国先贤们的语言在冥冥中操控着这个宇宙的命运,一句过犹不及便将这世上的纷纷扰扰剖析得淋漓尽致。江南的温婉无以复加,以至于招到了最恶毒的嫉妒和仇怨,以至于每当华夏民族面临危机的时候,...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作为后人,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已经具有了纵向比较的历史视野和横向比较的世界视野。在看尽书中各类人物在明清交替的历史时期命运沉浮的时候,反复出现在我脑海中的, 其实只有“局限性”这三个字。那些完全在儒家传统中浸淫成长的士绅阶层,他们再怎么忧心忡忡,振臂高呼,身先士卒,死而后已,他们所拼死维护的中华礼乐文明不至崩坏,他们所鄙夷的猪狗不如的建掳清军,最后都只成为历史的注脚。他们一心渴望的那种太平盛世,也更凸显出泱泱大国已经被远远甩在世界进程的末尾。然而谁又能因为早已知道了答案就嘲笑他们的无知?谁又能肯定我们今天恳切的一言一行,三百年也只能令后人摇头轻笑?于是便无比渴望拥有永恒的生命和所有的时间,让我能一直一直看下去,看今天如何被人翻过,而替代者究竟是什么样子。
评分看了开头,我就记得我看过,写的是明末的东林复社相关的人物,描述重点先柳如是、钱谦益,后冒辟疆、侯方域,然后是黄宗羲、董小宛。明显作者赞扬的是最后这一组人物。这一书和《张居正》还有《明朝那些事儿》,加上晓松奇谈的《南明悲歌》,正好把明朝了解了个大概,加上有人评论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发现历史研究中的创新正在于研究其中的经济上,以前不注重的,因为现在注重,所以也连带研究热起来,大概是这样吧?
评分不愧历史小说,如冒董情事于《影梅庵憶語》中都是有迹可循
评分读到第二回了、、
评分我怎么感觉作者对黄宗羲等人的塑造很是粗糙,特别是当他们表现出内心的冲突与焦虑的时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