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Kierkegaard,1813—1855)19世纪丹麦神秘主义哲学家,基督教思想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他的作品种类繁多,充满思辨和个性。他认为人生应该经历审美、伦理和宗教三个阶段。从《非此即彼》到《十八训导书》可以看到他的思想演进轨迹,而《致死的疾病》则是他思想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一、“致死的疾病”:死亡与绝望 “耶稣听了,便说:“这疾病并不致死,只是为了彰显天主的光荣,并为天主之子因此受到光荣。” ——《约翰福音》 在《致死的疾病》的开端序言中,克尔凯郭尔明确地借用耶稣对拉撒路的“诊断”,说出了“这疾病并不致死”的最终裁断。然而,在这...
评分并且这公式也是关于信仰的公式:在自身与自身的关联中,并在要成为自身的意愿中,这自我完全彻底地依止于那建立它的力量。 ——...
评分 评分一、“致死的疾病”:死亡与绝望 “耶稣听了,便说:“这疾病并不致死,只是为了彰显天主的光荣,并为天主之子因此受到光荣。” ——《约翰福音》 在《致死的疾病》的开端序言中,克尔凯郭尔明确地借用耶稣对拉撒路的“诊断”,说出了“这疾病并不致死”的最终裁断。然而,在这...
评分几年前在短期的课程上写的,与其说论文,不如说是评论和笔记。) Kierkegaard on God and Self-formation Kierkegaard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religious philosopher, and his proposition of selfhood differentiated his philosophy from what is gener...
从书中可以看到黑格尔对克尔凯郭尔的影响,克尔凯郭尔援用黑格尔的思辨精神来思辨神学,把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特征注入到主体内部,让它变得忧郁、绝望,因为要面对绝对理性、上帝,搅合而成的主体或因无知或因有意回避与上帝的遭遇,在主体与上帝之间的深渊凝视着他,罪作为一种有限性的实践理性迫使人必须处理好与上帝的关系,回到康德的“你应该”的道德律令才能挽救失魂落魄的主体。如果从被齐泽克阐释后的拉康的观念来解读克尔凯郭尔的基督教神学,那么后者的努力就是要在实在界与象征界外构建一个更好的想象界,它可以缝合创伤,在这个有些精神分析的角度上黑格尔、卡尔凯郭尔做着同样的工作。
评分花嚓嚓的旧书,不喜欢
评分为自己而读这本书。
评分世人认为外在的冒险是危险的,为什么?因为可能输掉。不冒险是谨慎的,然而正是由于不冒险才特别容易失去本是难于失去的。一个去冒险的人不管失去多少,也决不会像一个完全不冒险的人那么轻易、那么完全地失去他自身,就仿佛这自身什么也不是似的。如果我冒错了险,生活就靠惩罚我来帮助我。但如果我一点都不冒险,那么谁来帮助我呢?再说,如果在最高的意义上,我不冒丝毫危险,卑怯地获得了所有世俗的利益,却失去了我自己,那又有何意义!
评分世人认为外在的冒险是危险的,为什么?因为可能输掉。不冒险是谨慎的,然而正是由于不冒险才特别容易失去本是难于失去的。一个去冒险的人不管失去多少,也决不会像一个完全不冒险的人那么轻易、那么完全地失去他自身,就仿佛这自身什么也不是似的。如果我冒错了险,生活就靠惩罚我来帮助我。但如果我一点都不冒险,那么谁来帮助我呢?再说,如果在最高的意义上,我不冒丝毫危险,卑怯地获得了所有世俗的利益,却失去了我自己,那又有何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