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德國法蘭福剋學派新馬剋思主義文藝理論傢W. 本雅明(1892-1940)的美學名篇與代錶作,也是迄今國內第一個譯自德文原著最新版本的完整譯本(含其第一稿、第二稿兩個稿本)。作者從考察古希臘用以復製藝術品的鑄造與製模手藝為起點,經過文字復製的印刷術與圖畫復製的版畫刻印術,直到19世紀中葉、末葉的照相術、留聲術的發明,最終認定,藝術復製技術從手工到機械的發展,是“量遽變到質”的一個飛躍,它引起人類對於審美創造、製作、鑒賞、接受諸等方式與態度的根本轉變,從根本上動搖瞭傳統藝術的基本觀念,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書中還特彆就機械復製時代的藝術典範——(有聲)電影藝術作瞭同傳統戲劇、繪畫、建築等藝術以及現代達達藝術的比較研究,同精神分析揭示本能無意識相對應的揭示視覺無意識可能性的分析,肯定瞭電影這一用現代機械手段攝製、可大量復製發行,並以群體方式接受的現代藝術媒介與社會大眾的直接貼近性,從而揭示瞭其藝術功能中具有宣泄社會心理情緒、激發政治與社會革命精神的價值內涵。作者的研究體現瞭法蘭福剋學派“社會批判理論”的唯物主義立場與激進態度。
本書寫於1936年,作者生前未及付梓,直到1963年纔首次齣版。1992年7月15日是作者百歲誕辰,此際中文版的問世,正是對作者的最好紀念。
2007年9月13日錄入電腦於杭州梅苑閣
本雅明写作这篇理论性散文的出发点在于,用再生产的概念来看上层建筑中文化再生产的变化。而再生产在此前是用于讨论经济基础的,来源于马克思。所以本雅明的立场也常被称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 这篇文章的独特性在于它敏锐地捕捉了某种技术的革新带给人们认知的转型,这种认...
評分技术属于经济基础范畴,艺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在马克思阐明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之后,本雅明的这篇短文向探讨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迈出了一大步。 在本雅明看来,一件艺术作品总是可以被复制的。但是,机械复制与人为的仿制归根结底是不同的。起初,人们对艺术品进行创作和...
評分也买了几个版本的本雅明的书了。 这个图文结合的版本确实不错。 翻译的比较有诗意,不故弄玄虚,还有相关插画介绍。 这应该算一本本雅明的合辑书,买了这本。,也省去很多麻烦。
評分本集翻译比Illumination和Reflections,通畅有力得多。 尤其是Reproducibility一文的翻译,选择的是第二版(最详实)的一版。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路下的本雅明,比Illumination选择的第三版,有用太多。强烈推荐以本版翻译,作为未来本雅明讨论的基础。当然有德文更好。:P 另...
評分此書結集班雅明寫於70年前30年代關於各類媒體的批判性文章,主題包括兒童文學、繪畫、攝影、電影、出版、電訊、廣播等等。當中對「現代社會」特質的洞察可謂後無來者。 任何對於藝術的命途、工業世代的文化生產感興趣的讀者都該擁有一冊這結集。
復製。1.20世紀消費文化的背後就是復製,復製的結果就是每個人都一樣。2.復製讓每個人都變得一樣。使用一樣的産品,接受一樣的信息,擁有一樣的倫理態度。3.聲音、文字、圖像,幾乎所有感官都有瞭復製的工具,除瞭大腦。這是二十世紀的技術。估摸著,二十一世紀,就是復製大腦瞭。4.信息繁殖的結果就是人的五官變纍。5.語言復製,不加節製的濫用讓語言變得廉價。
评分復製。1.20世紀消費文化的背後就是復製,復製的結果就是每個人都一樣。2.復製讓每個人都變得一樣。使用一樣的産品,接受一樣的信息,擁有一樣的倫理態度。3.聲音、文字、圖像,幾乎所有感官都有瞭復製的工具,除瞭大腦。這是二十世紀的技術。估摸著,二十一世紀,就是復製大腦瞭。4.信息繁殖的結果就是人的五官變纍。5.語言復製,不加節製的濫用讓語言變得廉價。
评分以前誤以為本雅明的觀點是消極的,結果纔發現,還挺積極的。至少說,他知道怎麼去適應時代的發展,對技術的變革能客觀的去看待,而不隻是一味的批判。當然很多學者都可能有自己的政治立場,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评分靈韻果然在消逝
评分不管瞭,先標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