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台湾地区著名作家。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198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1983年回台湾,先在“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后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任研究员。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1985年以来,她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以专栏文章结集的《野火集》,印行100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是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1986年至1988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专心育儿。1988年迁居德国,开始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开台湾文学课程,并每年导演学生戏剧。1988年底,作为第一个台湾女记者,应苏联政府邀请,赴莫斯科访问了十天。1996年以后龙应台不断在欧洲报刊上发表作品,对欧洲读者呈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见解,颇受注目。自1995年起,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写“龙应台专栏”。与大陆读者及文化人的接触,使她开始更认真地关心大陆的文化发展。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现定居德国法兰克福。作品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句“要說的話都在書裡”的序言,直接激發我要讀下去的衝動,龍應台的性格和寫作風格也可見一斑。此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沒有口號式的吶喊、呼籲,亦沒有學究式的“鞭辟入裡”的學術論證。從作者親身的經歷見聞處著筆,在清晰的敘事中不著痕跡地穿插作者的觀點,但立場之鮮明直...
评分一句“要說的話都在書裡”的序言,直接激發我要讀下去的衝動,龍應台的性格和寫作風格也可見一斑。此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沒有口號式的吶喊、呼籲,亦沒有學究式的“鞭辟入裡”的學術論證。從作者親身的經歷見聞處著筆,在清晰的敘事中不著痕跡地穿插作者的觀點,但立場之鮮明直...
评分一句“要說的話都在書裡”的序言,直接激發我要讀下去的衝動,龍應台的性格和寫作風格也可見一斑。此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沒有口號式的吶喊、呼籲,亦沒有學究式的“鞭辟入裡”的學術論證。從作者親身的經歷見聞處著筆,在清晰的敘事中不著痕跡地穿插作者的觀點,但立場之鮮明直...
评分一句“要說的話都在書裡”的序言,直接激發我要讀下去的衝動,龍應台的性格和寫作風格也可見一斑。此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沒有口號式的吶喊、呼籲,亦沒有學究式的“鞭辟入裡”的學術論證。從作者親身的經歷見聞處著筆,在清晰的敘事中不著痕跡地穿插作者的觀點,但立場之鮮明直...
评分一句“要說的話都在書裡”的序言,直接激發我要讀下去的衝動,龍應台的性格和寫作風格也可見一斑。此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沒有口號式的吶喊、呼籲,亦沒有學究式的“鞭辟入裡”的學術論證。從作者親身的經歷見聞處著筆,在清晰的敘事中不著痕跡地穿插作者的觀點,但立場之鮮明直...
聽到"天安門"會心生恐懼,聽見中國政府會汗毛豎立。乙烷。
评分龍應台在西德生活時 從西德人的角度觀察柏林牆被推倒後的世態炎涼 這世界上似乎沒有什麼從始至終能取悅大眾或體恤眾生的制度 遊戲規則發生巨變時 作為一顆小小的棋子 無論哪一塊大陸 都是一塊逃不出去的棋盤
评分我不知道这个世界的苦有多深重...这小小一角已经足够戳疼死我,苦难的历史不该无知和被忘记。
评分我們永遠記得天安門。
评分民主就是作者绕不开的词,但我仍然觉得台湾已经被民主扯得四分五裂,看到最后关于推倒的柏林墙,才发现,作者对东德西德都没有好感啊,估计公知就是这样,不论怎样做都是不好不满意的,这其实是人性。我真的不是五毛~大江大海倒还行,这本简直快读不下去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