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上起宋儒,下迄李卓吾,追溯瞭理學發展的內在邏輯,為初研宋明理學者提供瞭一個簡要的讀本。在中文版自序中,作者重申:理學思想的基盤是“中國一般人民的生活意識”,而非佛教的翻版;肯定瞭儒學作為“有”之哲學的價值;同時對“理”、“氣”內涵和工夫論的相關問題進行瞭解析。
自1976年五月刊行後,該書曾多次再版,並有多種語言譯本行世。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耗掉瞭我500ML咖啡
评分原著四星,上世紀的翻譯以及齣版規範扣一星。現在看的確沒有太新的東西,勝在清晰,待二周目。
评分翻譯不太好
评分原著四星,上世紀的翻譯以及齣版規範扣一星。現在看的確沒有太新的東西,勝在清晰,待二周目。
评分島田說,在博論、《王陽明》原稿和《中國近代思維的挫摺》裏,他都隻注意到“良知”而忽視“萬物一體”,對硃子學和陽明學關係把握不充分,此書算是修補和迴應。梳理瞭濂溪-明道、伊川-橫渠-硃子(伊川路)、象山-白沙等-陽明(明道路)-王學左派龍溪、心齋-卓吾脈絡,拒絕簡單的象山-陽明VS硃子的老路,他自己也是很得意的,也對儒釋道作齣對比。基本限於學理研究,但說象山是德性主義,硃子是知識主義是有意思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