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桥,原名吴讷孙,英文名Nelson Ikon Wu(Ikon是他的小名音译)。1919年6月9日生于北京,先后就学于燕京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耶鲁大学,1954年在耶鲁大学取得美术史博士学位;又先后在旧金山大学、耶鲁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执教。 鹿桥是一位“左手写诗篇右手写论文”的学者,集学术理性与文学感性于一身的作家;他不仅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颇有建树,还著有《未央歌》、《人子》、《忏情书》等文学畅销作品。 2002年3月19日鹿桥病逝于波士顿,享每83岁。 四十多年来,许多港澳台、海外华人的莘莘学子是读着《未央歌》长大的;此次《未央歌》的出版,是该书首次正式授权在中国大陆出版。
小说以抗战时期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和昆明的风光民俗为小说背景,故事的主角是一群天真年轻的大学生,伍宝笙、余孟勤、蔺燕梅、童孝贤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在平静纯洁的象牙塔内,他们彼此引为至友、畏友,有爱有怨、有笑有泪,并交织发展出一段属于青春和校园的爱情故事。除这四大主角,作者还写了一群大学生和他们的老师。书中关于友谊的描述、爱情的铺陈以及对校园精神的探讨,表现了一代年轻学子对真善美的追求与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
一 大概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知道《未央歌》是因为黄舒骏。最早听到的黄舒骏的歌是《马不停蹄的忧伤》,“我永远记得少年的时候/在薇薇家的后门/祈求一个永恒的约定/喔!令我心碎的记忆…… ”微微说,远方的世界有着一位姑娘和美好前程等着你,可爱的男孩!吉普赛的我不值得你为...
评分当时年轻得厉害的时候,第一次听到黄舒俊民谣风格的歌曲《未央歌》,歌词所给予我的困惑,直到10年之后,翻到小说《未央歌》的最后一页,才如同层层卷叠的浅白色花朵,刹那间开了,露出来的那一丁点花心,叫做青春,叫做岁月,叫做惆怅和恍然。蔺燕梅、吴宝笙、童孝贤、余孟勤...
评分《未央歌》的第一个版本是鹿桥的小说. 这是他为他的青发红颜,写成的几十万字的一部小说. 一直很喜欢台湾的一些东西,文字、电影和音乐,于是, 像疯了一样地想找鹿桥的<未央歌>. 但是,一直没有找到. 2004年的北京气候很好,不过入秋后有点凉. 感冒了好...
评分《未央歌》的第一个版本是鹿桥的小说. 这是他为他的青发红颜,写成的几十万字的一部小说. 一直很喜欢台湾的一些东西,文字、电影和音乐,于是, 像疯了一样地想找鹿桥的<未央歌>. 但是,一直没有找到. 2004年的北京气候很好,不过入秋后有点凉. 感冒了好...
评分一 大概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知道《未央歌》是因为黄舒骏。最早听到的黄舒骏的歌是《马不停蹄的忧伤》,“我永远记得少年的时候/在薇薇家的后门/祈求一个永恒的约定/喔!令我心碎的记忆…… ”微微说,远方的世界有着一位姑娘和美好前程等着你,可爱的男孩!吉普赛的我不值得你为...
读了三分之一就败下阵来的所谓最美华语作品,我只能说台湾真是文化沙漠了。如此矫情肉麻的文字,简直就是华丽丽的精装琼瑶体,且饶过我吧。在这本书里我找不出青春的通性,但我相信这决不是时代的问题,。
评分从头到尾我都觉得这帮人是不是活在现实生活里啊……是上学么?是战乱么?怎么这么梦幻啊……古早系少女漫画么?全是泡泡……据说这书在台湾相当普及,难不成琼瑶奶奶就是在这学来的吧……
评分有点作……
评分貌似最近对西南联大好感兴趣
评分尊重作者的努力,可是拿来和红楼梦相比未免太唐突古人。语言之生涩肉麻尚且情有可原,毕竟处在那个年代,但对人物性格和人际关系的描写也相当幼稚,正面人物即个个集真善美于一身,人性的复杂隐秘幽微处丝毫不见,言情部分尚且如此,更不用提可能超出作者掌握之外的世情部分了。130808-130909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