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他从零开始,这就是加缪对自己的理解,也就是说,他把自己视为本家族从原始状态中走出来、走向文明的“第一人”。 ”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这个时髦的网络用语,阶层固化,套用这个时髦网络词语,就是他打破了套在家族头上的那个阶层枷锁,他和他的家族所在的阶层终于在他这...
评分【在一张标明1951年3月至1953年12月的纸上,加缪列出他心爱的词: 世界、痛苦、大地、母亲、人类、沙漠、荣誉、苦难、夏日、大海。 】 余下的时间本身,在他呆滞不动的周围,在他视而不见的这些坟墓之间,都自行破碎了,而且岁月也不再井然有序,顺随这条流向尽头的长河了。岁...
评分只有富人才能追忆似水年华,对于穷人,逝去的时光只是死亡之路上留下的模糊痕迹。 愚昧、无知、麻木足以杀死人生的所有,本该有的激情、希望、憧憬都被消磨殆尽。 雅克寻父而不得,最终只能接受这贫穷、窘迫、无力改变的人生。 幸亏有朋友、恩师、海滩、足球、书籍,雅克得以在...
评分#阅读打卡#《第一个人》加缪 计划阅读240min,实际阅读152min,完成100% 摘录: 两个狼吞虎咽、混杂泛读的孩子好书坏书一齐吞下,毫不担心能否记住,的确,他们几乎一点也记不住。不过,经过了几个星期,几个月,几年的阅读,一种奇特而强烈的激情使一个充满影像及记忆的世界...
评分“他从零开始,这就是加缪对自己的理解,也就是说,他把自己视为本家族从原始状态中走出来、走向文明的“第一人”。 ”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这个时髦的网络用语,阶层固化,套用这个时髦网络词语,就是他打破了套在家族头上的那个阶层枷锁,他和他的家族所在的阶层终于在他这...
“第二种人生比日常表象的第一种人生更加真实。”
评分在我看来,相比《鼠疫》,这本未完成作品的结构更能看出加缪的创作才华,主人公雅克和加缪幼年时期的经历极为相似,可以看作加缪的半本自传吧。 当40岁的雅克面对在29岁就英年早逝的父亲的墓地时:突然,一个念头涌上来,震撼了他的整个身心。他已经四十岁了。葬在这块石板下面的那个男人,那个曾是他父亲的人比他还年轻。温情与怜悯突然溢满了他的胸膛,这不是儿子怀念去世父亲的心灵颤抖,而是一个男人在意外死亡的孩子面前所感受到的震惊与同情——这里的某种东西是有悖自然常规的。
评分在我看来,相比《鼠疫》,这本未完成作品的结构更能看出加缪的创作才华,主人公雅克和加缪幼年时期的经历极为相似,可以看作加缪的半本自传吧。 当40岁的雅克面对在29岁就英年早逝的父亲的墓地时:突然,一个念头涌上来,震撼了他的整个身心。他已经四十岁了。葬在这块石板下面的那个男人,那个曾是他父亲的人比他还年轻。温情与怜悯突然溢满了他的胸膛,这不是儿子怀念去世父亲的心灵颤抖,而是一个男人在意外死亡的孩子面前所感受到的震惊与同情——这里的某种东西是有悖自然常规的。
评分自传体,未竟稿。可以窥见作者的创作轨迹。
评分加缪是苦难里的幸福造就出来的光辉,多亏了阿尔及尔的阳光和海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