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汉密尔顿 伦敦国王学院神学与宗教研究系佛学高级讲师。已发表著作包括《身份与经验》(1996)、《早期佛教:一种新的方法》(2000)等。
《印度哲学祛魅》由伦敦国王学院神学与宗教研究系佛学高级讲师休•汉密尔顿撰写,力图阐明印度思想中强烈的理性传统,捕捉印度思想中蕴含的深奥智慧。印度语言文学博士后湛如作序推荐。
直至近来,人们仍然存有一种印象,认为印度“神秘”而西方“理性”。本书力图阐明的是,印度思想中事实上具有强烈的理性传统。从印度哲学活动的最初阶段开始,休•汉密尔顿叙述哲学辩论如何发展、演进为众多的思想流派,并且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通过突出印度哲学的关键特征,作者描述了印度的伟大思想家们如何以各种方式解释现实世界的本质。
序言 公元前6世纪以后到公元4世纪,婆罗门教系统内部出现了分歧,导致六派哲学的先后形成,六派哲学均承认吠陀权威,这一时期也被称为“经典时期”。沙门思潮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给婆罗门教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危机。佛教的缘起论、主张诸行无常等观念则是与婆罗门教的最大不同。 ...
评分作为通识来说很不错的一本小书,但是在中文翻译里有一些问题,指出几处印象比较深的: Veda在书里大多译成《吠陀经》,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可能会认为吠陀是一部“经”(就像佛经那样),但实际上这里的Veda,按照语境不同,应该指几部吠陀文献本身或属于吠陀类的文献。 “帕尼尼...
评分作为通识来说很不错的一本小书,但是在中文翻译里有一些问题,指出几处印象比较深的: Veda在书里大多译成《吠陀经》,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可能会认为吠陀是一部“经”(就像佛经那样),但实际上这里的Veda,按照语境不同,应该指几部吠陀文献本身或属于吠陀类的文献。 “帕尼尼...
评分作为通识来说很不错的一本小书,但是在中文翻译里有一些问题,指出几处印象比较深的: Veda在书里大多译成《吠陀经》,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可能会认为吠陀是一部“经”(就像佛经那样),但实际上这里的Veda,按照语境不同,应该指几部吠陀文献本身或属于吠陀类的文献。 “帕尼尼...
评分作为通识来说很不错的一本小书,但是在中文翻译里有一些问题,指出几处印象比较深的: Veda在书里大多译成《吠陀经》,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可能会认为吠陀是一部“经”(就像佛经那样),但实际上这里的Veda,按照语境不同,应该指几部吠陀文献本身或属于吠陀类的文献。 “帕尼尼...
还行吧,一些基本的认识,虽然对其着实不大有兴趣……
评分虽然之前哲学书没读懂,但这本还是读了,买都买了是一方面,还有就是觉得毕竟同属亚洲文化,也对佛教有一些了解,应该会容易一点吧?但果然哲学的部分都没怎么看懂。但对印度的部分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印度古代真的很古老且有文化呀,奥义书成书年代和春秋的历史同期了吧?公元前就有了早期的释经学派,这也太厉害了吧?对现代印度人的一些行为,也有了从哲学和宗教方面的解释。
评分试图讲的比较深刻一些。
评分很好理解。
评分总之比我以为的要复杂。他们的哲学并非宗教的赠品,而是经过长期争鸣,在各种考验中成长起来的。印度有多种相关却分明的哲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