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珍,清代小說傢。字鬆石,直隸大興(今北京大興)人,大約生於1763年,死於1830年以前。傢世不詳。弟兄三人,李汝珍排行第二。兄汝璜,字佛雲,1782年到海州(今江蘇連雲港市),次年任闆浦場鹽課司大使;弟汝琮,字宗玉,也曾入仕任過低級官職。李汝珍早年喪妻,20歲前後隨兄來到海州,續娶許氏為繼室。在1801年到河南做過縣丞一類的小官,不久又迴到江蘇,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海州度過。李汝珍博學多通,“於學無所不窺”,但他不屑於章句帖括之學。他花瞭大量時間研究音韻、博弈之學,刊行的著作除《鏡花緣》外,尚著有音韻學著作《李氏音鑒》,輯有圍棋譜《受子譜》。其他詩文,多已散佚。李汝珍約在35歲時開始寫作《鏡花緣》,從開始構思到最後完成,費時約二十年,是在海州完成的。
李汝珍的《鏡花緣》是中國古代白話小說中的著名作品,全書一百迴,前半部敷演唐敖、林之洋、多九公遊曆海外幾十個國傢的見聞,於各地奇風異俗、神仙妖人和怪異之草木烏獸蟲魚等,作瞭有趣的描寫;後半部則記敘瞭唐敖之女唐閨臣等一百名纔女高中武則天女試後,進行的各類遊藝活動,諸如琴棋書畫、醫蔔星相、音韻算法、燈謎酒令、射鵲蹴球、鬥草投壺等等,描寫詳盡,雖有炫耀之嫌,但作者知識之廣博,令人佩服。
有不少好片段,但作为长篇来说作者力有不逮,尤其写女性、写军国大事都非常薄弱。 后半部分活生生把一百个才女写成了一百个学霸,显然作者对女性生活太缺乏了解……而且明显受了红楼梦的影响,还能写成这样,换成我真不好意思拿出来。倒是前半部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基友颇有...
評分读到最后,我突然想到章学诚。这位当时颇有些离经叛道的文人,写得一手流畅的八股文,并以此作为表达其独特思想的工具。他知道这些“章句之学”将置人于死地,他甚至恨透了这种章法,然而这却是他唯一的表达方式。 李汝珍也大抵如此。 唐敖林之洋游历一段,千奇...
評分佩服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高深博大的学养以及尖锐深刻的笔力。作者借着自己幻想的诸多奇幻事物巧妙而又辛辣的讽刺了人间的丑态,几乎每一种低劣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国度,两面三刀的人可以去两面国,故作风雅的人可以去白民国,刻薄吝啬的人可以去无肠国。。。...
評分小时睡觉前爸爸妈妈都会轮流给讲故事,当《365夜》被讲了多次后爸爸拿起了《镜花缘》。虽说《镜花缘》的文字已接近白话文了,但估计还是被老爸变成了更通俗的文字否则那么小的我肯定还是不会听懂的。 对这本书的印象就是脚底下踩着各色云彩的人和耳朵大到可以当被子褥子...
評分只是缘于小时候模糊的记忆 圆圆的一面黄澄澄的镜子 船头 布绒绒的“果然” 。。。。气息, 就铺天盖地 袭面而来。 可能是受了儿时记忆的影响 脑袋里满满的 是对各个国度神秘的向往 可看完全书 实话说是耐着性子的 着实的失落了半天 记忆里的那些奇幻 怎么都变成文邹邹的群芳...
看到後麵屢屢想扔書,後半部分實在無聊之至,已經不是小說。中國古代拿得齣手的小說實在沒有多少部啊。
评分前五十迴還比較有趣,後麵實在是讀不下去瞭。
评分跟讀瞭兩本書一樣。第一部是奇幻遊記,小時候動畫片的陰影是兩麵國,沒想到小說裏的陰影是女兒國......第二部講100個纔女,評書論文,飲酒做對,謎語書畫,釣魚打麻將,射箭算數,占星八卦,圍棋象棋,唱歌彈琴,簡直把古代文化娛樂一網打盡……
评分前麵像格列佛遊記,後麵一直在唐詩論文,好沒趣。
评分後五十迴過於炫技,不如前五十迴有趣。男德教育典範之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