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燮论诗,以杜甫为宗,又力推韩愈苏轼,对严沧浪大加批评,视明七子如粪土。其论有所得,又大有所误。其所得,在以流变之观念系统评诗,不论然否,其梳理中国诗歌之脉络,较前人之只言片语诗话有所进步,然其所得诚不及也。屡屡欲与叶先生辩,又觉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一时...
评分叶燮论诗,以杜甫为宗,又力推韩愈苏轼,对严沧浪大加批评,视明七子如粪土。其论有所得,又大有所误。其所得,在以流变之观念系统评诗,不论然否,其梳理中国诗歌之脉络,较前人之只言片语诗话有所进步,然其所得诚不及也。屡屡欲与叶先生辩,又觉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一时...
评分叶燮论诗,以杜甫为宗,又力推韩愈苏轼,对严沧浪大加批评,视明七子如粪土。其论有所得,又大有所误。其所得,在以流变之观念系统评诗,不论然否,其梳理中国诗歌之脉络,较前人之只言片语诗话有所进步,然其所得诚不及也。屡屡欲与叶先生辩,又觉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一时...
评分叶燮论诗,以杜甫为宗,又力推韩愈苏轼,对严沧浪大加批评,视明七子如粪土。其论有所得,又大有所误。其所得,在以流变之观念系统评诗,不论然否,其梳理中国诗歌之脉络,较前人之只言片语诗话有所进步,然其所得诚不及也。屡屡欲与叶先生辩,又觉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一时...
评分叶燮论诗,以杜甫为宗,又力推韩愈苏轼,对严沧浪大加批评,视明七子如粪土。其论有所得,又大有所误。其所得,在以流变之观念系统评诗,不论然否,其梳理中国诗歌之脉络,较前人之只言片语诗话有所进步,然其所得诚不及也。屡屡欲与叶先生辩,又觉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一时...
经典著作,学习
评分微觉繁复,部分笺似可无。
评分只看过白文,馆臣曰“是作论之体,非评诗之体”,是也。内篇主客问答,是论体证据之一。叶公分辨“时变”、“诗变”,可见外篇下晚唐世衰非诗衰一例。诗论豁达明晰,最爱老杜,时不时怼明代诸公。评价历代诗评者,在座的诸位都是辣鸡,看我的!——我故曰:历来之评诗者,杂而无章,纷而不一,诗道之不能常振于古今者,其以是故欤。
评分里面的分析文字有点扯有点水,上古这套书都是顶着集大成的名义厚得有点拒绝读者的意思。还是比较喜欢人民文学那套丛书。
评分体例合理,结构严谨,如其“凡例”所称,其注释与解说,内容分为注、笺、评三部分,后缀附录供重要参考之用。这一体例,与乃师程千帆先生的思考相符若契。“注”的部分,包括难字注音,以便诵读,又有一般术语与词语解释,名物、典制解说,用典或词语沿袭前人之出处说明,文字或简约,或详明,无不根据内容需要而加以舒卷。这一部分,古人所谓“不得不同者”较多,但也多有补前人之不足与未注者,如《原诗·内篇上》“不知温柔敦厚,其意也,所以为体也,措之于用则不同;辞者,其文也,所以为用也,返之于体则不异”,何谓“体”,何谓“用”?前人未注。但“体用”一词如不加以注明,则读者无法解读《原诗》理论,因而作者注云:“所以为体二句:体、用,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体谓本体,用谓功用,体是用的内在根本,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