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大范男孩(郑鸿生作品)

寻找大范男孩(郑鸿生作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台湾台南人,1951年生。1969年台南一中毕业后就读台湾大学,参加台大学生保钓运动、校园民主抗争与民族主义论战。1973年台大哲学系毕业,正值哲学系动荡之秋。1975年退伍后赴美留学,改读计算机硕士.并在计算机网络公司工作。1988年回到台湾,进入资讯工业策进会,负责大型信息系统之网络规划设计。

现从事写作,著有《扬帆吧!雪梨》(联经,1999)、《青春之歌:追忆一九七○年代台湾左翼青年的一段如火年华》(联经,2001)、《踏着李奥帕德的足迹——海外观鸟行踪》(允晨,2002)、《荒岛遗事——一个左翼青年在绿岛的自我追寻》(印刻,2005)、《百年离乱——两岸断裂历史中的一些摸索》(台社,2006)、《母亲的六十年洋裁岁月》(印刻,2010)、《寻找大范男孩》(印刻,2012)等。其他文字散见《思想》、《印刻》、《台湾社会研究》等刊物。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郑鸿生
出品人:
页数:247
译者:
出版时间:2013-8
价格:4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43863
丛书系列:郑鸿生作品
图书标签:
  • 郑鸿生 
  • 台湾 
  • 台湾社会变迁 
  • 台湾史 
  • 回忆录 
  • 社会认同 
  • 民族变迁 
  • 历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是郑鸿生的又一本“常民史”(见《母亲的六十年洋裁岁月》),却用心更深,视角从台湾女性——母亲——转到了台湾男性:他的祖父、父亲和他这一辈。祖孙三代的历史就是台湾一个世纪的历史:清朝遗老的祖父、日本皇民的父亲,而在父权失势、由坚韧的母亲呵护长大的“我”这一辈人(作者与马英九、陈水扁乃同代人,台大校友),如今已执掌了台湾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的大权。

作者写这本书的核心关切,即是书名所示:“寻找大范男孩”,意即,台湾男性(尤其是父亲和“我”这一辈)如何在一个世纪大历史的左右下,失掉了男性的自尊、心胸、气度,难以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用作者的话讲,即是台湾男性的“欠缺”和“萎缩”。

作者对自己父亲一生的追索尤令人动容:曾为日本皇民、并为日本陆军服务过的父亲一生沉默和不得志,在家里也没有权威。作者通过几张老照片,在父亲死后如探案般地追踪父亲在日本几年的行踪——这是父亲带到棺材里去的秘密,连母亲都不知道。——如此挖掘不足为外人道的家痛,足见作者的勇气,和他把自己摆到台湾历史的进程中、以家史写国史的抱负。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纠正了长久以来对温和敦厚的台湾男性的误解。在父权上铩羽了的几个世代的台湾男性,一面是并不扎实的自我优越感,一面是低日人一等的苦涩,扭曲的自卑。他们的温文尔雅,更多的是百年动荡的社会变迁中内心不得纾解的屈辱以及衍生出的郁闷、怨恨与悲情,是不能大声说出的过去。

评分

太简略了

评分

前清遗民,日据下等国民,国统民众。父亲的一代,因此而失语。 在台湾过往的百年岁月里,因为政权的更迭,文化的巨变,造就了失势的父权,坚韧的女性,娇宠的男孩这三角互动情节。因此,闽南语中的大范,即大方,大气与不退缩,的大范男孩,注定要失踪百年。 男降女不降,生降死不降。满清入关清除明汉人遗风的社会现状,在日据时期的台湾,有一次重现,背后的社会,历史,种族,文化的原因,让这一现象成为必然。

评分

太简略了

评分

不如《洋裁岁月》那本写的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