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米尔顿•迈耶(Milton Mayer, 1908—1986)

德裔美国犹太人,记者、教育家、杂志专栏作家。因其卓有见识却备受争议的文章而获乔治•波尔克国际报道奖和本杰明•富兰克林新闻奖。除本书外,另著有《兽类的本性》(The Nature of the Beast),《不可能的艺术:对捷克反抗的研究》(The Art of the Impossible: a Study of the Czech Resistance),《一个人能做什么?》(What Can a Man Do?)等,以及合著《教育中的革命》(The Revolution in Education)。

迈耶出生于芝加哥,在犹太教改革派影响下长大。高中毕业于恩格尔伍德中学,受过以拉丁语等古典语言为主的古典教育。1925—1928年,于芝加哥大学学习,但未获得学位。1928—1929年,在美联社、《芝加哥晚邮报》和《芝加哥晚间美国人报》担任记者。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马萨诸塞州立大学、路易斯维尔大学以及美国之外的一些大学,并担任民主机构研究中心的顾问。1955年,迈耶出版了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在德国为本书做调查期间,他成为贵格派教徒,其后又作为反战人士闻名于世。1986年,迈耶逝世于加利福尼亚的卡梅尔小镇。

译者简介:

王岽兴

历史学博士,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美国南部史和美国政治思想史。著有《制度变迁与美国南部的崛起》,译有《自然权利与新共和主义》 《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 《虚构的犹太民族》(合译)。

张蓉

历史学硕士,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口笔译理论与测试。译有《浪漫主义时代的政治观念》 《虚构的犹太民族》(合译)。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美] 米尔顿·迈耶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345
译者:王岽兴
出版时间:2013-11
价格:3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9969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德国 
  • 历史 
  • 社会学 
  • 納粹 
  • 人类学 
  • 政治学 
  • 社会史 
  • 欧洲研究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米尔顿·迈耶,德裔美国犹太人,身份复杂的著名记者和专栏作家。二战时他曾是一名拒服兵役者。“正派的人”如何且为何成为纳粹,这个问题吸引他在战后旅居德国,并与当地的德国家庭共同生活长达十年之久。他由此了解纳粹统治下普通德国人的生活故事,也催生了这本极具影响的书:《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十位曾在纳粹时期生活过的小人物是其主要受访者。在他们的讲述下,纳粹主义不仅是一种政治体制或意识形态,更是十分适合一战后德国人气质和心态的世界观。纳粹征服了伟大的和平庸的德国人的心灵,也压垮了他们。迈耶精辟地写道:德国对纳粹主义的积极性很明显就是“小人物变疯了”。

本书堪称一份研究第三帝国时期德国生活的微观社会人类学报告,它最有价值的贡献是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观念的图景:纳粹体制如何在普通德国人的层面以及德国社会内部发生作用。这些极具颠覆性的内容引人深思,关乎德国人,更关乎我们每个人自身。

作为一名兼具德国血统和犹太信仰的美国自由主义新闻记者,米尔顿·迈耶写作本书的目的在于秉承良心的公正与无情的诚实。正是这一点赋予本书强大的冲击力量。

——沃尔特·L.多恩,《星期六评论》

德国问题再次成为了我们政治的核心。对其根本性的探讨,不会比这部著作更出色、更人道和更清晰洗练了。

——奥古斯特·赫克舍,《纽约先驱论坛报》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读书》2014年第4期 来源网址:http://page.renren.com/600970034/note/924393962 这是一本反思德国纳粹主义社会基础和政治心理的著作。 作者米尔顿.迈耶是个记者,所以他的《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1933—1945年间的德国人》是按照采访实录的形式写的,...  

评分

今天在微信上读到,从作者博客转来。原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50e7d6b0101dqqq.html 在对待历史问题上,德国人的反思是深刻的,但这反思却与民族性无关,而是因为他们有了公民政治意识。在战后一段时间,许多德国人对历史的看法其实充满谬误,尤其在涉...  

评分

19考研还剩13天。下午只有我们六个。 使用不那么严谨的材料写的人类学、社会学著作。 面对真正的自由,人们并不那么坦然的接受,反而是惧怕的。宁愿将自由献祭给某个组织。让他来为自己安排应该做什么。 《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注某个纳粹人,关注犹太人本身的命运,而这本书...  

评分

还行纯粹是为了原著,按照翻译最多一颗星!!! 德国人的共同体——除了那100万左右操纵着整架纳粹主义机器的人之外,7000万德国人中其余的人除了不能介入外,在其他方面也是无所事事;除了他们持续做的事——纳税、阅读当地报纸和收听广播——之外,绝对不能指...  

评分

他以为他们是自由的,历史专业的最后一本书,在看完了《全球通史》这样的大部头和《中古历代政治得失》之后,本以为可以一鼓作气轻松读完,但是,这本书却是读得最困难的,常常看完一段一页,全然不知道表达了什么,不太喜欢这本书的翻译,很拗口,各种破折号,需要停下来找主...  

用户评价

评分

一部深刻的良心之作,尽管译文磕磕绊绊,但此书依然值得你用心阅读。类似的故事不止发生在纳粹德国,而是象DNA一样,深植人类社会。面对政府等各类强势机构制造的不公,或许有几个人敢于挺身而出高呼“我反对”,可在国家机器的辗压下,以“为了XX”等冠冕堂皇的借口,先成为牺牲品。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看似聪明实则胆怯的我们,难道不是正在苟且偷安,默默为暴政买单吗?我们一厢情愿地相信明天会变好,明天就会更好吗?

评分

谁翻的。放着我来好么。请不要给我看到German Bundestag这种混搭。或者Studen这到底是什么。好么。长点心。翻不好就不要浪费人家好书。好么。

评分

不能说读过,看了六十来页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不知道是自己水平不够还是怎么,太拗口了,读不下去

评分

我个人的2013最佳好书,光扉页边上那段话就太刺激了……“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 对 就这句

评分

较之对纳粹德国历史的整体考察或对战时后方生活的描摹,这种深入德国人社群的访谈与体悟给人的感觉更加深刻细致:极权主义是如何渗透到社会的末梢并在不知不觉中重塑普通人的思维的。这个过程是如此潜移默化又阴森可怖,第三帝国的专属词汇,什么“生存空间”、什么“斯拉夫人、犹太人的人口快速增殖”,什么“对纯种雅利安的威胁”,在另一个时代,也能改头换面成“Great again”、“msl”、“Great Han”这样的字眼,它不愧为变装的大师。 中文翻译不太走心,建议对照英文版看,很浅近的遣词造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