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发人深思的崭新视角论述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争论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作者认为,现代性许诺为人类生活带来只有理性才能够提供的那种清晰性和透明性。但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而且我们现在也不再相信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愈来变的偶然性。以及各种选择、身份和生活筹划的无可挽救的矛盾性。现代性的许诺为何没实现?作者认为。答案在于许诺本身。在于所有试图履行这一许诺的尝试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损毁性。正是在后现代时代。现代性筹划的自我损毁性充分展现在世人面前。后现代时代就是与矛盾性和解的时代。就是学会如何在不可救药地充满矛盾的世界上生活的时代。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粗读之后,以后有空必须要精读。 苏联解体之虞,齐格蒙特·鲍曼重新重点回顾了发生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之中的“现代性”实践历程,及其无可摆脱的矛盾性。理性至上的“造园”实践,最终在二战中导致的种族灭绝等,在其他著作中有更详尽论述。 而本书最后,鲍曼指出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现代性的“最后立场”,实则是在后现代性入场后的“离散”“私化”“去中心”中走向颠覆,为鲍曼的这一宏大论题提供了在1991年最现实的指涉。
评分虽然一贯注重内容思想,对字面翻译无太大想法,可这个翻译实在糟糕,不通顺的读下去很容易影响人的心情。鲍曼的书准备一本本都读下去,他对现代社会人类的“同”跟“异”认识深刻,对社会的矛盾性与合理性的见解也很有启发意义。我们需要这种书来催人思考,保持清醒,而不是躺在大潮流里,昏昏欲睡。
评分原著四星,发现不少启发和金句。翻译减半星。
评分虽然一贯注重内容思想,对字面翻译无太大想法,可这个翻译实在糟糕,不通顺的读下去很容易影响人的心情。鲍曼的书准备一本本都读下去,他对现代社会人类的“同”跟“异”认识深刻,对社会的矛盾性与合理性的见解也很有启发意义。我们需要这种书来催人思考,保持清醒,而不是躺在大潮流里,昏昏欲睡。
评分其实所谓的现代性,意义太驳杂了。这里讲的现代性主要还是社会的现代性。文学的现代性(美学现代性)恰恰是反社会现代性的。我想起宋老师说,当中国人追求启蒙理想追求现代化科技的时候,西方早已经进入了反思社会现代性的现代主义写作时期,所以往往思想深度落后于西方作家很多很多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