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语言

第三帝国的语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维克多·克莱普勒(Victor Klemperer,1881—1960),出生于瓦尔特河畔的琅茨贝尔格,在布隆贝尔格和柏林长大,在慕尼黑、日内瓦、巴黎和柏林读了哲学、罗马语文学和日耳曼学专业。1920—1935年任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罗曼语文学教授,1935年因其犹太出身被 解聘。1945年后恢复了德累斯顿教职。此后在格莱弗斯瓦尔德、哈勒以及柏林任教授。

克莱普勒给自己最“艰难”的作品命名为《第三帝国的语言》,它令这位学贯罗曼学、日耳曼学和比较文学的作家声名远播,跨越了欧洲大陆。不仅因其是第一本对“第三帝国语言”的深刻评析,也不仅因作者所表现出的语言天赋,更因为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人道主义的文献。

译者简介:

印芝虹,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德语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德语现当代文学、跨文化日耳曼学。译著另有《托马斯·曼》(合译)、《学习,别听学校的!》、《周末》等。

出版者:三辉图书/商务印书馆
作者:[德] 维克多·克莱普勒 (Victor Klemperer)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392
译者:印芝虹
出版时间:2013-9-1
价格:CNY 5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9990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语言学 
  • 德国 
  • 历史 
  • 二战 
  • 社会学 
  • 维克多·克莱普勒 
  • 文化 
  • 纳粹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言语有如微小剂量的砷,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生作用。”犹太人、语文学者克莱普勒在可怖的生存环境中、在德累斯顿的犹太人居所里记下了他的观察——第三帝国时期,语言是如何走向堕落的。作为一部诞生于恐怖年代的经历之书,本书以骇人而真实的方式呈现出纳粹统治残忍的日常性。

这本“世纪之作”既是历史书写的杰作,也是一流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一位语言和文学家在无望的纳粹时代实施的自我拯救,令所有的历史书籍在它面前相形见绌。

“在我的日记本里,LTI这个符号最初是个语言游戏,带有模仿戏谑的意味,然后很快就成为一种仓促的记忆的紧急救助了,作为在手帕上系的一种结扣,没过多久,它又成为那全部苦难岁月里的一种正当防卫,成为一种向我自己发出的SOS呼叫。”

——维克多﹒克莱普勒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语言从不客观。毕竟,它总是某一社会的人用以认识世界和自我的工具,正折射出那是怎样一群人。是故极端的年代必有与之相对应的语言,在那黑暗的时期,每日的言语都已渗透着极端的思想,毒化着所有人的神经;这种渗透是如此难以察觉,以至于与之抗争的人们,有时竟也在不知不觉...  

评分

文 思郁 原载《法治周末》 http://news.hexun.com/2013-11-20/159839367.html?from=rss 迄今为止,关于纳粹与第三帝国的各种研究著作数不胜数,催生出了各种研究学科和领域,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无一例外地遵从了极权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思路,即是说从政治、经济、...  

评分

评分

我咋这么喜欢看这种书?但是每次看完说出来的话都是差不多的,不如不说截点图。 希特勒当年战败自杀了,但如果他成功了呢?如果一个集权和种族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军事奇才,他能够战胜其他国家并且维持政权呢?是不是有人会一直夸赞他的功绩,是不是他的胜利就足以使有些人一直...  

用户评价

评分

翻译看得让人想吐,赶紧弃书。

评分

作者自己最后成了极权帮凶,其实书中已经展露了作者对苏维埃的示好。再者,文字中亦能看出,作者虽然批判纳粹话语方式,自己也没能逃脱它的荼毒。

评分

这两天重读,与现实互文关照,常被逼出泪来,只能读一读停一停。极权的影子无所不在,摧毁着语言,触手深入每份日常生活。

评分

翻译看得让人想吐,赶紧弃书。

评分

极其敏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