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志田,1952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新墨西哥大学硕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先后在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任教,现任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新书有《经典淡出之后:20世纪中国史学的转变与延续》(三联书店),另《道出于二:过渡时代的新旧之争》即将出版。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全书跨越思想史和社会史的学科藩篱,通过探讨近代大变局中传统的中断与传承,中西文化竞争与民族主义的特异,思想衍化与社会变迁的互动等各层面的多元互动,揭示近代中国社会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丰富特性。随着四民社会的解体和经典的隐退,出现了民国之中“国进民退”的倾向。这些演变既产生了众多问题,又遮蔽了不少问题,当时就造成读书人的困扰,迄今仍在影响我们。
【《自序》p2说,如果把近代中西文化交往视作两大文化体系的竞争的话,则中国一方正如罗荣渠先生指出的,是“打了大败仗,发生了大崩溃”。中国士人本来是以文野分蛮夷,自认居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到后来则主动承认西方文明而自认野蛮,退居世界文化的...
评分p30 章太炎指出的欧人在国际法方面奉行的“弱肉强食”的准则。 p84 清代湖南的交通不便和土地贫瘠使其“民性多流于倔强”。 p158 梁启超、叶德辉的转变反复,是当年时势剧变的缩影。 罗将研究基于士大夫向知识分子的转变上,确实是比较精辟的。 p207 道治二统的分离,使得...
评分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评分在读再造文明的时候 就有一种心疼胡适的矛盾与落寞的“同情” 如今读过权势转移 无疑使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尴尬与无奈。 正如『双城记』所言: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个时代充斥着前所未有的变动和不稳定,这种激荡的状态给予了人民机遇...
旧版更加精彩,埋藏了不少可以继续深入的题目。结合老教授近年来的新作,可以拆成几本书(老教授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评分在西方文化渗透的操纵下,中国人被动接受的一面又给整个文化层面造成了何等震荡的冲击?这样的冲击能否就可以随意归功成迈向现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都留下了非常值得再思考的线索。
评分什么“新的崇拜”啊“负面整体化”啊“国进民退”啊,哎呀我怎么都想不到!(终于要告别自己复印的那个版了~)
评分在西方文化渗透的操纵下,中国人被动接受的一面又给整个文化层面造成了何等震荡的冲击?这样的冲击能否就可以随意归功成迈向现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都留下了非常值得再思考的线索。
评分关于【科举制废除的后果】的两篇写得非常好,【国进民退】也很有启发意义,罗大师对晚清民初士人/知识分子的心态变迁尤为关注,这是我所欣赏的研究近现代中国的切入点/突破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