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羅佩(Robert Van Gulik,1910—1967),荷蘭外交官,著名漢學傢。他曾評價自己一身三任:外交官是他的職業,漢學是他的終身事業,寫小說是他的業餘愛好。高羅佩對中國古琴十分癡迷。他曾師從古琴大師葉詩夢,並與於右任、馮玉祥等組織“天風琴社”。抗戰時期,高羅佩以外交官身份在重慶舉辦古琴義演,為中國抗日籌款,一時傳為雅談。在《琴道》中,高羅佩從中國音樂的傳統觀念齣發,對琴學的起源、特徵,琴人的修養等作瞭詳盡滄述,更精到地闡釋瞭琴麯的內蘊,以及古琴及其演奏手法的意象。此外,作者還搜集瞭大量與琴學相關的文獻。因此,該書自1941年齣版以來,即被視為古琴研究的權威之作,無論對於古琴研習還是中西文化比較研究,都可謂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精裝,毛邊兩種。
谈到高罗佩,最为人所知的或许是《狄公案》,这一系列以唐代律法为背景的小说为他赢得不少赞誉。但是,这位荷兰人的学问绝不仅止于此。高氏曾学习政治和法律,又研修东方古代文化以及语文等等,按其自己的说法,他的职业是外交官,汉学则是终身事业。作为西人,他不仅能吟咏诗...
評分认识号罗佩还是小学时候,从父亲单位图书馆借来一套大唐狄公案,看的废寝忘食,但是很奇怪,心想为啥唐代狄仁杰的故事是一个外国人写的呢。 高罗佩,荷兰人,职业外交官,汉学家,小说家,琴师。他评价自己一身三任,职业是外交官,终身事业是汉学,业务爱好是写小说。 高罗佩...
評分【原文】丙子秋莫,于宛平得一琴,殆明清间物:“无名”。抚之铿锵有余韵。弗敢冒高士选雅名,铭之曰:“无名”。非欲以观众妙,冀有符于道德之旨云。 这段说的是丙子年(1936年)秋天,高罗佩到北京,购得一明清间所斵之琴,琴身原本没有琴铭,他取《道德经》之意,给这张琴取...
評分【原文】丙子秋莫,于宛平得一琴,殆明清间物:“无名”。抚之铿锵有余韵。弗敢冒高士选雅名,铭之曰:“无名”。非欲以观众妙,冀有符于道德之旨云。 这段说的是丙子年(1936年)秋天,高罗佩到北京,购得一明清间所斵之琴,琴身原本没有琴铭,他取《道德经》之意,给这张琴取...
挺有趣的,外國人寫古琴的故事,裏麵有很多小典故我自己都從來不知道的。不過當然也有些眼光局限而引發的錯誤。總體上,很好的一本普及讀物。
评分瞭解瞭一些背景知識,對琴麯的類型總結值得參考
评分道即是梗
评分翻譯扣一分,有的句子明顯不通順,應該再下點功夫組織語句。本書整體上由淺入深的介紹中國古琴的各種曆史文化,談琴的由來,如何從皇室的祭祀樂器轉變為文人喜愛的雅具,怎樣閱讀琴譜,以及古琴的在中國現當代的衰落,都從一位外者的視角旁觀著記錄有關琴的一切,反而能讓國人看到更實際的一麵。
评分成書有點年頭瞭,隨意看看就好(涉及到琴的起源還有對瑟的推斷,其實都並不準確,畢竟近幾十年有很多新的考古發現)。看之前建議先刷一遍劉再生的中國古代音樂史。PS,這個版本居然是毛邊,想纍死人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