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錦華
曾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係。1993年起任教於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現為北京大學電影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長期從事大眾傳媒、電影與性彆研究,參與中國新鄉村建設建運動。曾在亞洲、歐洲、南北美洲十餘個國傢和地區講學和訪問。著有《鏡與世俗神話——影片精讀十八例》、《隱形書寫——90年代中國文化研究》、《霧中風景——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年》等十餘部專著。專著與論文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和韓文齣版。
孫 柏
文學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師從戴錦華教授。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主要從事電影與戲劇研究。著有《醜角的復活——對西方戲劇文化的價值重估》、《擺渡的場景——從文學到電影》等。
本書由北京大學教授戴錦華與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孫柏兩位閤作完成。主體部分共有“經典的雙刃”、“《哈姆雷特》的意味”、“勞倫斯·奧利弗或《哈姆雷特》的聲畫之舞”、“冷戰氤氳、丹麥王子與悲劇的多重意味”、“柯靜采夫,冷戰文化的內部與外部”、“低迴與寂寥之間”、“劇變時刻、《哈姆雷特》:英雄或幽靈歸來?”、“後冷戰,慶典時刻與《哈姆雷特》的‘完滿’”、“《哈姆雷特》中國行”、“獨立電影?影像與暴力之維”、“21世紀的《哈姆雷特》及結語”等十一部分組成,以對談的形式來梳理《哈姆雷特》電影改編的曆史脈絡,試圖鋪展這一經典之作藉助不同的銀幕演繹而打開的文本褶皺,並在此基礎上以揭示和顯影這一社會象徵行為的曆史書寫意謂,深入地闡發縈繞著哈姆雷特銀幕形象而獲得呈現的資本主義社會文化內在的精神分裂,以及莎士比亞戲劇等世界名著及其改編電影的文本內外、颱前幕後故事。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一路看下來,《哈姆萊特》的電影改編以奇特的節奏呼應著20世紀的社會律動,但它自身的序列也有自己的節奏。”“走異鄉,行異路,尋找彆樣的人們。”前兩章有文本解析提綱的作用,也非常棒。我的直覺有時候也是不錯的…還有,發現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個“理想主義”,就承認吧,也沒什麼。
评分到底是戴爺纔寫得齣這樣一本。最令我心有戚戚的還是關於“脫節的時代”的討論(對照著我自己生長的“小時代”),以及最後戴爺對學術的姿態與可能的自省(可見她十幾年前關於“文化研究”如何可能的問題仍未解決)。我們當今的時代太特殊,也太不特殊瞭,那麼,學術還如何可能?或者,生存/生活如何可能?這又是王子悠遠而痛苦的叩問:to be, or not to be?
评分有些難讀,但深有啓發。
评分補標
评分“一路看下來,《哈姆萊特》的電影改編以奇特的節奏呼應著20世紀的社會律動,但它自身的序列也有自己的節奏。”“走異鄉,行異路,尋找彆樣的人們。”前兩章有文本解析提綱的作用,也非常棒。我的直覺有時候也是不錯的…還有,發現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個“理想主義”,就承認吧,也沒什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