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兰•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5月-1970年2月),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同时也是活跃的合理主义与自由思想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很多人将罗素视为这个时代的先知,而与此同时罗素的许多政治思想却又是十分有争议性的。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西欧思想,言论自由最勇敢的斗士,卓越的活力, 勇气,智慧与感受性,代表了诺贝尔奖的原意和精神”。1921年罗素曾于中国讲学,对中国学术界有相当影响。
被BBC评委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十大人物,世纪先知。
代表作有:《幸福婚姻与性》、《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罗素共出版70余部专著。
本书是罗素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一本跨学科的专著。罗素以他一贯清新睿智流畅简洁的语言,从令人叹服的跨学科的角度,考察了个体、家庭和社会对婚姻与性的观点,还考察了人类婚姻的角色变化以及性伦理,他的洞察力和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对婚姻和性的看法,从而使其成为一部有价值的经典。
读完罗素的这本书,不得不说有点颠覆之前对婚姻的认知。 本书中印象最深的三点: 1、婚姻是建立在孕育孩子的基础上。 如果是爱和性不一定要结婚,婚姻的存在是因为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要有爱他的父母,在完成家庭里,孩子才可能健康成长。 对于不相爱的父母,罗素认为可以找各...
评分罗素以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的身份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迄今为止这样以非作家的身份而获奖的人物大概仅有三位,其他两位是丘吉尔和鲍勃迪伦)。授奖词中这样写道:“罗素的哲学具体的体现了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先生当初设奖的动机……两人同样相信怀疑论和’乌托邦’的理想,...
评分 评分今天来黑一把罗素。 从人类学的角度讲,绝大多数族群都盛行人类学意义上的一夫多妻制,有些族群则是一妻多夫制,单纯的一妻一夫制反而比较少见。 我对罗马的社会史所知甚少,据我有限所知,西欧盛行的一妻一夫制与以下两种因素高度相关:1、日耳曼封建社会为了避免王位继承的...
评分成年人都可以读读这本书,很多观点到现在看来还是十分适用。无论是对婚姻的理解,对孩童性教育的看法,对优生学以及家庭和国家的关系,都很有见解。读起来也毫不费力,观点在当时看了似乎是偏激的,但现在看却能看到罗素的先见能力。能拨开所处时代的迷雾看到未来,正是一个作者的能力体现。
评分食色性也~五星推荐
评分罗素对于婚姻和性的看法,哪怕是现在来看都是很先锋的,比如,他认为婚外性是可以容忍的。
评分翻译得比较到位了。毕业论文看了无数的文献,这本对我的影响最大,罗素在家庭与性分离上做出的贡献是超前的,将子女作为家庭的基础以分离性与家庭非常独到。但是这导致婚外情的彻底合法化,这同伦理直觉不符。通篇文笔顺畅,令人艳羡。
评分“我们时代的职业道德家是一群低于平均智力水平的人”“只有一个方法避免邪念,那就是避免神秘。”国家对于父权的替代性作用,未来母系家庭的可能,以及试婚观点都能一一对照当代社会。这样的思考能力与关怀视角,是了不起的哲学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