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斯图尔特在加州北部拥有私人的毒物花园。已创作多部有关千姿百态自然界的作品。她的随笔和评论多次被《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园林设计》(Garden Design)、《有机园艺》(Organic Gardening)等知名读物刊登。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广播公司(ABC)节目“早安美国”(Good Morning America)、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节目“周日晨报”(Sunday Morning)等媒体做过她的专题报道。斯图尔特曾获包括“国家艺术基金会2006年度最具创造写作奖”在内的多项殊荣。
或许将花称为商品或者人工制品实在有失浪漫,但现今的鲜花却兼有这两种属性。花卉贸易已经形成规模庞大的产业,鲜花都是实验室制造、试管育种、工厂种植、机器收割,接着被打包装箱、拍卖出售,然后搭乘飞机漂洋过海走进大型超市或当地花店。艾米•斯图尔特追随育种者、遗传学家、种植者和供应商的脚步,亲眼目睹他们创造、生产和销售花卉,这些花的花形更大、色彩更艳、茎杆更强韧,远非自然之力可以生成。从大型农商企业到本地农场,从欧洲到拉美,《鲜花帝国》深入探讨了这种自然与科技、情感与商业的交汇与相融。
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庞大的花卉产业的来龙去脉,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花卉的看法,同时也给读者带了了思索。而中国的鲜花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书中提到的关于有机认证、新品种研发、知识产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有点意外。鲜花帝国,以为是写充满鲜花的世界,实际是写整个鲜花贸易的全过程的——鲜花贸易构成的全产业链图景,自成帝国。从育种,到种植,最后销售,鲜花如今既然通过买卖来到我们身边,当然也是一种普通的商品。只是因为其对自然的象征意义,或许还因为其不带来任何实际性...
评分 评分《鲜花帝国》,一部有关鲜花(确切而言是切花)方方面面的书,作者曾跨越不同国家,和各种人打交道,在不同场合做实际观察,总结所见所闻所想,以鲜活的语言娓娓道来,与读者分享。 书分三章,对应鲜花生命历程的三个环节:育种,种植,销售。以此为线,各种故事、人物铺陈开来...
评分好久没有买到花了,我自己是特别喜欢鲜花的,东方的花道是对心入山林的映证,讲究的是如花在野,以前读的书里说:鲜花是第一个人类珍视的事物里没有使用价值且与生存无关的。 听完这本书老师的解读里比较感慨的有两点:“1.不过,当年因为“星象家”百合大发其财的荷兰种植者对...
评分好久没有买到花了,我自己是特别喜欢鲜花的,东方的花道是对心入山林的映证,讲究的是如花在野,以前读的书里说:鲜花是第一个人类珍视的事物里没有使用价值且与生存无关的。 听完这本书老师的解读里比较感慨的有两点:“1.不过,当年因为“星象家”百合大发其财的荷兰种植者对...
因为之前完全不了解,所以看着还挺有趣的
评分由于选题,所以可读性特别高,中间穿插的花卉小知识也很好玩。看简介其实也能猜到,谈到花卉商业化和那些以这门产业为生的落后国家工人,不过作者用支持有机/认证过的花卉来缓解了面对它们的不适感,感觉还是太轻松....看到鲜花商人争相研发新品种的时候,想起了于斯曼的德泽森特,不过两边是多么不一样啊...
评分最有用的知识就是鲜花每次换水都要重新剪茎
评分美丽的切花是着怎样被生产出来的,因为如今强大的园艺技术,让很多原本只在少数地方才能看到的美丽花卉最终摆在我们的桌面。书中插图是猫小蓟的作品,而我给插图写了图注,嘿嘿~~
评分和自然无关,像个记者采访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