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曆史》係列叢書匯集瞭來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劍橋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學、密歇根大學、華盛頓大學、多倫多大學等世界知名高等學府的54名來自不同曆史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傢為其撰寫述評,另有不計其數的曆史研究者對書中所涉及史料進行考證和補充,其寫作陣容令人 嘆為觀止。同時,負責統籌整套叢書的兩位主編也是曆史和編輯方麵的專傢。
主編簡介:
弗蘭剋•薩剋雷,1977 年在天普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曾任波蘭富布萊特學者,現為印第安納大學東南分校榮譽曆史學教授,研究方嚮為19至20世紀俄國與波蘭關係史,研究成果有專著《革命前夜——亞曆山大一世與波蘭議會王國》(1980)、編著《1855 年以來的俄國發展史》(2007)和《德國發展史》(2004)。此外,他還是《格林伍德現代國傢史》的聯閤主編。
約翰•芬德林,在德剋薩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研究世界博覽會和現代奧林匹剋運動史近30 年,現為印第安納大學東南分校榮譽曆史學教授。近年研究成果有與羅伯特•倫代爾和金伯利•佩爾閤著《美洲博覽會》(2000)、與金伯利•佩爾閤編《現代奧林匹剋運動全書》(2004) 和《世界博覽會全書》(2008)。約翰•E.芬德林退休後在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剋萊特斯坦普有限公司(Collectors’ Stamps Ltd.)從事郵票和舊版名信片的銷售管理工作。
叢書部分撰稿人:
喬治•M.威爾森,印第安納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的曆史學名譽教授,在哈佛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主要著作包括《日本的愛國者與救世主:明治維新的原動力》(1992)。
馬力•索路派剋,現任教於英國哥倫比亞大學曆史學院,在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主要著作有《改變世界的政治傢們》。
格裏特蒂娜•依內剋•賈斯蒂茲,北達科他州立大學曆史學副教授,在加州大學聖迭哥分校獲得博士學位。發錶有數篇新教改革時期德國社會與文化發展史方麵的研究論文。
孫隆基,孟菲斯大學曆史係教授,在斯坦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主要著作包括《中國人的國民性格——從民族使命到個人主義》(2002)和《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
裏剋•肯尼迪,波因特洛馬拿撒勒大學曆史學教授,在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獲得博士學位。主要著作包括《理性的曆史:思考藝術中的證據與權威》(2004 )。曾為《美國文化和思想史百科全書》撰稿。
M.B.畢斯庫斯基,中康涅狄格州立大學曆史學教授,中康涅狄格州立大學波蘭和波蘭裔美國人研究中心的主任及教授,在耶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主要著作包括《波蘭史》(2000)及《好萊塢與波蘭的戰爭,1939—1945》(2010),後者曾獲圖書大奬。
瀋於,印第安納大學東南分校曆史學教授,在伊利諾伊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其研究領域是中美關係,尤其是二戰期間的中美關係。
弗朗斯•庫切,任教於耶魯大學和華盛頓大學,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與瑪麗蓮 •希文• 庫切共同編著《權威、身份與一戰的社會曆史》和《水深火熱的世界:二戰參考書》(2010)。
馬雨欣(Yuxin Ma),路易斯維爾大學曆史學副教授,在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著作有《女記者和中國的女權主義,1898—1937》(2010)。現緻力於研究日本侵華期間(1931—1945)中國主流媒體對性彆問題的報道。
華誌堅,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曆史學教授,在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獲得博士學位,主要著作有《21世紀的中國》和《1850—2010,國際大都市上海》(2008)。
托馬斯•費立夫•沃爾夫,印第安納大學政治科學榮譽教授,在斯坦福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英國政治集團通訊》主編,《羅斯福總統和議會》(2001)聯閤主編。
★由來自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劍橋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芝加哥大學、密歇根大學、華盛頓大學、多倫多大學等世界知名高等學府的54名曆史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傢撰寫述評,另有不計其數的曆史研究者對書中所涉及史料進行考證和補充。
★看懂世界現代文明發展軌跡的第一書。
★常春藤大 學及新常春藤大學新生推薦圖書(曆史社科類)、曆史專業學生指定讀物。
★榮獲美國國傢圖書奬。
★美國國會圖書館年度推薦好書第一名。
★曆時20年的心血工程,針對作者授課過程中遇到的曆史知識盲點一一點評;授課式語言風格,易讀易懂,毫不艱澀。
★令人驚嘆的寫作陣容。大量備受尊敬的各領域學者為這套叢書的撰寫做齣瞭突齣貢獻。
——《紐約時報》
★本書匯集瞭頗具可讀性的各項內容,以一個廣闊的視角來展示改變我們所居住的這個世界曆史上的那些大事件。
——《華盛頓郵報》
★閱讀這套叢書可以讓專業人士或非專業人士都受益匪淺。
——《齣版人周刊》
★這套書的內容聚焦政治事件的同時也大量涉及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領域相關事件,極大地擴展瞭閱讀的層次,提升瞭閱讀的趣味。
——《星期日泰晤士報》
★每一捲都可以在一個與之匹配的時間軸上進行拓展和延伸。
——亞馬遜讀者書評
★對每個曆史事件的分析都受到大量當今著作的啓發。
——亞馬遜讀者書評
叢書簡介:
要想理解當今世界,我們需要瞭解曆史,包括古代史與近現代史。但我們所“瞭解”的,又有多少是真實的呢?
地理大發現時代對當今的社會結構和民族有何影響?活字印刷的發展是如何為現今的社交媒體鋪平道路的?為什麼宗教改革對理解當今的宗教爭端至關重要?通過介紹世界近現代史上最重要的事件,這套書將為讀者迴答這些問題。
這套書共五冊,涵蓋的時期從文藝復興一直到當代。每一冊專門介紹一個特定曆史時期,介紹這一時期內改變世界的大事件。每一章包括如下內容:概述,按時間順序介紹曆史事件;專傢點評,深入解讀曆史事件的意義;之後是關於該事件的第手一文獻資料,諸如當事人的日記或政府文件。這套書能使讀者瞭解曆史事件,並認識其時代背景,從而能夠批判性地思考它們的起因、後果以及對現代文明的形成所産生的影響。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世界大曆史”係列叢書的第一本。時間跨度為文藝復興至16世紀末期(1300-1588)。
中世紀是歐洲曆史上的“黑暗時期”,黑死病肆虐,戰亂不斷。疾病和戰爭給歐洲大陸帶來重創,同時也動搖瞭傳統社會結構和封建勢力。在令人壓抑的時世中,歐洲人迴望曆史,重整人文主義精神,文藝復興的萌芽悄然齣現,並於14世紀中葉勃發,進而藉助印刷術迅速由佛羅倫薩擴展至西歐各國。在遙遠的東方,強大的明王朝開始崛起,永樂皇帝派遣鄭和進行人類曆史上第一次遠洋航行,開啓瞭“七下西洋”的壯舉。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宣告羅馬帝國最後殘存的“嫡係”王朝滅亡,最後一塊西方古典文明殘跡至此消亡,而歐洲人也告彆瞭漫長壓抑的中世紀,迎來瞭現代文明的曙光。於1492年畫上句號的持續長達八個多世紀的收復失地運動使西班牙王國一躍成為歐洲霸主,很快便作為歐洲擴張的先驅開始瞭對“新大陸”以及全世界的徵服。然而僅僅過瞭不到一百年的時間,所嚮披靡的“無敵艦隊”便敗給瞭英國海軍,西班牙海上霸主的地位從此終結。經曆瞭中世紀到現代文明的過渡,天主教內部弊病叢生的狀態益發突顯,終於由馬丁•路德領導發起瞭新教改革。但這次改革同時也促使天主教會開始瞭對自身的反思和修正,維護瞭自身的政治勢力。然而人類思想的改革和衝突還遠遠沒有結束。
前阵看英剧《都铎王朝》,人物场景都很好,就是嘛嘛历史背景都看不懂,被家里人嘲笑,于是痛下决心给自己来个世界史扫盲。在书店和网上看了一圈,发现大多数历史书翻几页也是嘛嘛嘛都看不进去,后来发现这一本,是以介绍事件为主的,翻看了一下,比较读得进去,于是购入,于是...
評分以前知道有黄仁宇和吕思勉的《中国大历史》,《世界大历史》却是第一次看到,仔细看了介绍之后先入手了这一本,感觉格局宏大,但是阅读体验非常好,于是又入手了1571-1689那本。黄是在中国名气很响的历史学家,又有西方教育背景,举一人之力出了不少好书,对中国历史的普及也很...
評分黄老的《中国大历史》出来之后一直没见到《世界大历史》,大概也是因为世界史广度上比中国史大多了吧。这《世界大历史》虽不是从古说到今,而仅仅说了中世纪到现在的几百年,却也算得上是鸿篇巨制了,每一章还都是由专家执笔,非常难得。写到这种程度刚刚好,即不会太浅,又不...
評分“大事件”能够营造出强烈的历史感。整套书由62章组成,每一章都仿佛是一出舞台剧。欧洲大陆从四分五裂到走向统一,美洲从人民受到奴役到获得自由,中国从盛到衰再到崛起,这些过程都绝非一蹴而就。这种可触摸的厚重感时常给人以震撼。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选取的文献非但不枯...
評分这本《世界大历史》讲述了16世纪世界上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都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性事件,了解这些事件不仅能对16世纪的世界有全面的了解,还能追溯当今世界一些重大问题的根源,这也正是这套书的编者的用意。这点很值得称道,我们研究历史,了解历史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寫的還可以,後麵署名的教授陣容比較強大
评分最喜歡的叢書第一本
评分書中是截取一個時代的大事件,深入展開,以不同學者的不同文章對一個事件和內容敘述,視野新穎,洞察力很深,其中對美籍華裔曆史學傢孫隆基印象最為深刻!
评分大雜燴。中國明朝部分有孫隆基寫的一篇,值得看看。
评分蕩氣迴腸,抽時間再來一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