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利斯•巴恩斯通(Willis Barnstone),诗人、学者、翻译家,1927年生于缅因州刘易斯顿,先后就读于鲍都因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退休前为印第安纳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曾于1975–1976年执教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1984–1985年作为富布莱特教授执教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出版著作四十余种,曾获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奖、古根海姆基金会奖修金,两次获普利策奖提名。
西川,诗人、散文和随笔作家、翻译家,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学教授。曾短期任教于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2007)、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写作系(2009)。出版有六部诗集、两部随笔集、两部评著、一部诗剧。此外还译有庞德、博尔赫斯、米沃什、盖瑞•施奈德等人的作品。曾获上海《东方早报》“文化中国十年人物大奖(2001-2011)”等。其诗歌和随笔被收入多种选本并被广泛译介,发表于二十多个国家的报刊杂志。纽约新方向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英译《蚊子志:西川诗选》,该书入围2013年度美国最佳翻译图书奖并获该年度美国卢西恩•斯泰克亚洲翻译奖。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享誉世界的阿根廷诗人、作家、翻译家。西语美洲文学之父,创作风格深邃、博学,独树一帜,尤以融现实于虚构而臻于神秘的迷宫式构思著称,对世界当代文学创作及文艺批评均有重大影响。
1976年, 博尔赫斯在印第安纳大学参加了一系列有关他的生平与创作的对话活动。1980年春,他作为帕登教授重返印第安纳,度过了一个月的时光。他还访问了芝加哥、纽约和波士顿,一路上边走边谈。本书为这两次美国之行中接受访谈的记录结集,共十一篇对话,涉及博尔赫斯对时代、宗教、哲学、文学和写作的诸多观点。
博尔赫斯的性格与谈吐,至少同他的作品一样意味深长,富于机智。在生命的最后几十年,他游走四方,口授诗歌、寓言和故事。在旅行和闲谈中,他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口头文学。博尔赫斯作品中无处不在的主题,耄耋之年炉火纯青的思想,交织闪耀在这十一篇谈话中,使人得以一窥这位文学巨擘的心灵堂奥。
本书为博尔赫斯、巴恩斯通、西川三位诗人一次跨越时空和语言的诗艺合作。西川自1980年代开始译介博尔赫斯,二十年后重校精译,修订新版。编者巴恩斯通三十年后新作“后记”,重新评价博尔赫斯的文学遗产。
唯我论的错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这版《博尔赫斯谈话录》后面谈到了唯我论,文中说到唯我论人们都对其批评,但没有展开讲。我想唯我论的不受欢迎有两个原因,从宗教上来说它否定了上帝的存在,从价值观方面来说我死了什么都没有了,而不是我死了有你活着,或者你死了有我活着...
评分“美国有个作家艾略特•温伯格,是纽约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人,他也做翻译,主要翻译的一个作者是奥克塔维奥•帕斯。艾略特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他说有一次在纽约,他跟帕斯坐在一个大饭店里,两人聊天,边上是一个大玻璃窗,这时候大街边上走过来一个老头——老头旁边还跟着一...
评分(刊于2015年1月12日出版的《上海壹周》) 在1972年的短篇小说《另一个》中,博尔赫斯想象了70岁的“我”与19岁的自己在美国坎布利奇城查尔斯河畔长椅上相遇的场景。“我”与另一个博尔赫斯谈论文学,谈论童年时代爱读的书(自然少不了《一千零一夜》和《堂吉诃德》),谈论父...
评分另一世界里的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八十忆旧》阅读笔记 (美)威利斯.巴恩斯通■编 (中)西川■译 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作家、翻译家。 历时四天,我终于读完了《博尔赫斯八十忆旧》这本二百多页的书,遗憾地发现,书中有十余处错误,虽无伤大雅...
评分还是记录一下心得吧,就这么放过这本书感觉太浪费了,全篇由于是不同的人或是在不同的地点跟博尔赫斯进行的交谈,谈论的都是他们迫切希望博尔赫斯给予思路的问题,所以重复的内容很多。但由于交谈间智慧碰撞出的火花足够吸引人,还是顺畅地读了下去,甚至在字里行间忖度博尔赫...
太喜欢博尔赫斯了,睿智可爱的老头。
评分一个没读过博尔赫斯作品的人看得津津有味的
评分听博尔赫斯一席谈,满满尽是赤子之心,反复表示抱歉,自嘲头脑枯竭、自比拙劣诗人,甚至觉得自己向人推荐书籍都不够格,没有美学观点、不会写长篇小说,自己写的不好,要走街串巷收回卖出的书,谦逊是一个原因,深感他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对诗歌对文学的爱,才会自觉才疏学浅,不能与杰作比肩,好比知道的越多越明白自己无知;更重要的还在于他相信诗歌有其自身的灵性,是“从自己的记忆中誊抄出诗篇”,他认为有另外一个自己在创作,以至于变成白纸黑字后感觉不是自己写的,这种抽离感常人亦有,但他则重到写了《博尔赫斯与我》,就是这种内省姿态,加之眼疾,更令他随着岁月日益充盈着睿智而独到的艺术见解。
评分很好,一些对话大致意思都是一样,重复了,可能是发问人的问题。很好的一个方式了解作家。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作者,作家,文学家的区别。
评分一个月来在清晨和夜间断断续续地读完,合上书本又仿佛从来未曾读过。也许我根本没有读懂,充其量只读懂十分之一,却已感觉受益匪浅。似乎学到了什么,但又无从说起。正如博尔赫斯所言,重要的是感受,而不是理解。“那些听过或者读过他的人们,终其一生都将被他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