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唐诺 随笔 文学 台湾 散文/随笔 中国文学 台湾文学 写作
发表于2025-02-22
重读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如果说这本书存在一个笼统的主题,应当是从非典型作品入手去理解作家,理想国加“重读”二字莫名其妙;唐诺难以收束的形式用来写《尽头》、《世间的名字》比较合适,写《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这样的书,频繁失焦有些尴尬。
评分我真的觉得像唐诺这样用抽丝剥茧、徐徐道来的方式写书评在这个时代很难得。有些东西是不能急功近利的,需要用足够多的字、话语来讲清楚一个复杂的东西。
评分不知道这个系列是不是早就计划好的 如果不是 选文章的编辑还挺厉害的 虽然讨论的是具体的作品 实际上想要讨论的是小说这个文体行到今日既不再是揭示史诗般简单坚固的天道也不再回应集体的情感甚至个人也不能在小说里找到共鸣 集中了人类的理性细致各种现代性的成果甚至读者都不想成为书里的人物的时候 它的位置和前路在哪里呢 虽然其实也不用这么杞人忧天 反正厉国啥样的作品只要混个圈子吹一吹咋样都卖得动 虽然 某些唐诺式话术都能搞个模版语料库了 然鹅还挺有趣的
评分封面的咖啡印嚇我一跳...
评分相比《尽头》,本书跑野马的范围缩小了,集中于某部作品、某个作家,但唐诺不会局限于眼前和局部,总想探得更深、走得更远。每读一章,我都觉得赚大了:原本只是期待看到小说技艺,却连本带利收获了此时此地处境的认识。比如他批判极权,以宗教对比,一箭双雕揭露了二者蛊惑人心的相似招数。他爱憎分明,言必称博尔赫斯、昆德拉,对契诃夫不吝赞美,逮到机会就讽刺村上春树。跟唐诺的一骑绝尘相比,很多书评都显得单调浅薄,总是围绕某部作品或某个方面打转,抖抖机灵、掉掉书袋,缺乏纵横捭阖、勾连万物的本事,也没有发掘本质、凝望尽头的决心。博尔赫斯那一章让我明白了他的文学观和人生观——在阅读和写作中度过一生。附录则让我窥见他对智慧世界和现实责任的思考以及对自身位置的困惑。唐诺是定海神针,让我神智清明。
唐诺
本名谢材俊,一九五八年生于台湾宜兰,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
曾与朱天文等共组著名文学团体“三三集刊”,后任职出版公司数年。
近十余年专事写作,曾获多种文学奖项,朱天文誉之为“一个谦逊的博学者、聆听者和发想者”。
2013年出版散文力作《尽头》,探索极限和人的现实处境,获评《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与台湾金鼎奖。
比无限清单更好的阅读,那就是重读
每一次我们重读一本书,这本书就与从前稍有不同,而我们自己也与从前稍有不同。——博尔赫斯
一个优秀读者,一个成熟的读者,一个思路活泼、追求新意的读者,只能是一个“重读者”。——纳博科夫
14个作家、14本书,还有两位自由主义大师——所谓的遇见,其实是一种保证的相遇
本书收录的十六篇文章,一句一字,都是作者数年来定时定点、在台北某家咖啡馆里写下的。无有节制的所思所想,关于那些应该一读再读的了不起著作,关于当今正在失落的幸福题材、价值理念,更关乎我们自身。面对书籍与人生的无限清单,重读,毋宁是一次中途的驻足和折返,想清楚自己究竟要接近什么、看到什么,以及为什么出发。因此,所谓的遇见,其实是一种保证的相遇:现实世界里好东西来得快消散得也快,你得上下求索,自备而来。
美丽的东西没理由死在我们这一代人,这是犯罪行为。——唐诺
这本强调“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的书,对我来说太难了,真的要重读。14位作家里且不说不熟悉的,即便是熟悉的,也评论的是我没读过的作品,例如海明威的《渡河入林》、契科夫的《发现契科夫》、果戈里的《狄康卡近乡夜话》等等。从文学谈到历史,从作品谈到哲学,从作家的心路...
评分唯有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文/陈嫣婧 唐诺的书这几年在内地出版的很多,他写与阅读有关的一切东西,对整个文化领域的涉足都非常广。但他的本行是文学评论,早先的一本《读者时代》汇集了这类文章的代表作,让我爱不释手。新书《重读: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也是一本文学评论...
评分简体版说明 来到大陆,这本书变得稍稍不同,却是多出来的—一是它多了个书名,叫《重读》;二是多找出来两篇文字,咖啡馆里又遇见了两个作家、两位自由主义大师,小密尔以及以赛亚•柏林。只是,得委屈他们躲附录里,其实大家的存在位置当然是完全平等的。 校对这两篇文字,...
评分很感激联经公司的林载爵先生和胡金伦先生为我想出来这个书名(指“在咖啡馆遇见14个作家”》),这本书里的每一句每一字的的确确都是在某家咖啡馆写出来的,这是多年来我唯一的工作场地。 还要感谢胡金伦为这本书补充一个个注解*。我的引述较多来自记忆,较少找出原书誊抄,可...
评分重读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