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实知见

如实知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帕奥禅师,法名伍。阿金纳(U acinna意为「习行」)(阿金纳尊者)。缅甸人为表示尊重,一般不直接称呼法名,而称他为「帕奥 多雅 西亚多」 (Pa-Auk Tawya Sayadaw),意为「帕奥禅林大长老」。

出版者:
作者:帕奥禅师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
价格: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490065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佛学 
  • 修行 
  • 陆莹 
  • 禅修 
  • 国外 
  • 哲学 
  • 佛教 
  • 上座部佛教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戒、定、慧三无漏学乃是佛教的修学次第,此三无漏学可使凡夫成就圣位。觉音论师所造的南传《清净道论》即是以戒、定、慧三学为大纲,以七清净及十六观智为修学次第。缅甸帕奥禅师指导禅修,不仅依据《清净道论》,还依据巴利圣典及《阿毗达摩》注疏,才有次第分明、内容完整的修学次第。并强调以戒为定慧的基础,保护禅修者的慧命。

帕奥禅林修学的目标是「现见涅槃」。见到涅槃后,行、住、坐、卧,时时刻刻必须继续再修习观禅。观照名色(五蕴身心)皆是无常、苦、无我。过去、现在、未来、内、外、粗、细、劣、胜、近、远,这十一项都是观照的范围。如此才能慢慢销减烦恼,进而亲证道果。能观察已断那些烦恼、证何种果位,自己很清楚。故要时时检查未断的烦恼令断,最后断尽所有烦恼,证四果阿拉汉,不受后有,才是真正究竟的解脱。

在整个解脱道中,观禅(毗婆舍那)必须以止禅(奢摩他)为基础,才能如实照见真实名色法的生灭、无常、苦、无我。若无禅定力的支持,如何能分析色聚,了知身体只不过是地、水、火、风四大种色及二十四所造色的组合呢?当我们起心动念时,若无禅定如何观整个心、心所的心路过程呢?若无禅定力,又如何能观过去、照未来,贯穿整个三世的因果关系呢?因此,帕奥禅林修学的次第即是在「戒清净」的基础上,进而修习止禅业处。证得四禅八定时,达到「心清净」。如此才能辨识名色,证得名色识别智即达到「见清净」。以十二因缘观,观三世的前因后果,证得缘摄受智,即所谓「度疑清净」。有见清净、度疑清净,才能慧观三世因果关系名色的生灭、无常、苦、无我,然后证得思惟智、生灭智,达到「道非道智见清净」。从证得坏灭随观智至行舍智,此七种观智,才能达到「行道智见清净」。进而证得种姓智、道智、果智与省察智,才是所谓「智见清净」。是故观禅以止禅为基础,止禅则以安般念或四界分别观为入门下手处。

在这末法时代,我还能修学整个原始的禅法,实感庆幸,如同回归佛陀时代般令人法喜。感恩尊者多年潜修与智慧的结晶,才能将如此次第分明的禅法教授后学。他有所谓「外现声闻身,内密菩萨行」的风范。这实在是当代难得的尊者与禅法。更庆幸的是,这次(1998年4月至6月)帕奥禅师应台湾新竹壹同寺与桃园双林寺的邀请,首次来台指导禅修。此举必将带动台湾原始佛教禅修风气,裨补以往不足之缺。亦希望尊者精辟的开示及问题解答,能使大家更深入了解此殊胜禅法的修学内容。

愿正法久住,亦愿此书的问世,能使世界各地想破除生死之迷、寻求解脱者有个依凭处。接引更多人真正步入解脱之道,亲自体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之三法印。并非空谈理论,而是解行并进,定慧等持,止观双运。亲证有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亲证者才能享受其中的法乐。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禅师所授禅法,依据《清净道论》中三学、七清净及十六智观之次第,强调修学者应以“戒清净”为定、慧二增上学之坚实基础;奢摩他(禅定)部份,依个人根基及生善需要,一般由“安那般那念”(出入息念)或“四界分别观”入门,遍修入禅诸业处,得色、无色界八禅定。次以色、名业处, 缘起,相、味、现起与足处入毗婆舍那(观)门,从见清净以达智见清净。

评分

禅师所授禅法,依据《清净道论》中三学、七清净及十六智观之次第,强调修学者应以“戒清净”为定、慧二增上学之坚实基础;奢摩他(禅定)部份,依个人根基及生善需要,一般由“安那般那念”(出入息念)或“四界分别观”入门,遍修入禅诸业处,得色、无色界八禅定。次以色、名业处, 缘起,相、味、现起与足处入毗婆舍那(观)门,从见清净以达智见清净。

评分

禅师所授禅法,依据《清净道论》中三学、七清净及十六智观之次第,强调修学者应以“戒清净”为定、慧二增上学之坚实基础;奢摩他(禅定)部份,依个人根基及生善需要,一般由“安那般那念”(出入息念)或“四界分别观”入门,遍修入禅诸业处,得色、无色界八禅定。次以色、名业处, 缘起,相、味、现起与足处入毗婆舍那(观)门,从见清净以达智见清净。

评分

禅师所授禅法,依据《清净道论》中三学、七清净及十六智观之次第,强调修学者应以“戒清净”为定、慧二增上学之坚实基础;奢摩他(禅定)部份,依个人根基及生善需要,一般由“安那般那念”(出入息念)或“四界分别观”入门,遍修入禅诸业处,得色、无色界八禅定。次以色、名业处, 缘起,相、味、现起与足处入毗婆舍那(观)门,从见清净以达智见清净。

评分

禅师所授禅法,依据《清净道论》中三学、七清净及十六智观之次第,强调修学者应以“戒清净”为定、慧二增上学之坚实基础;奢摩他(禅定)部份,依个人根基及生善需要,一般由“安那般那念”(出入息念)或“四界分别观”入门,遍修入禅诸业处,得色、无色界八禅定。次以色、名业处, 缘起,相、味、现起与足处入毗婆舍那(观)门,从见清净以达智见清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