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
著名作家,世界小说大师,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囊获全球重要文学大奖,包括诺贝尔文学奖:1985年获海明威文学奖,1986年获西班牙阿里图里亚斯王子文学奖,1988年获美洲金质奖章,1994年获西班牙文学的最高荣誉——塞万提斯文学奖,1999年获以色列耶路撒冷文学奖,2000年获梅嫩德斯·佩拉约国际奖,1976年被推选为国际笔会主席,201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略萨最幽默尖锐的讽刺小说,揭露军队性服务制度的轰动之作
一位刚被擢升为陆军上尉的潘达雷昂,接受了一项极为重要而又见不得人的任务——为秘鲁军队创建性服务。为了严格执行分配给他的任务,潘达雷昂全家搬到了位于森林地区的依基托斯市去完成使命。他鬼迷心窍,全身心地投入了工作,结果反而使得他自己运转起来的机器出现了险情。
《潘达雷昂上尉和劳军女郎》于1973年出版并拍成影片。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利用这个故事可笑而又可怕的故事暴露了相对于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而言号称典范制度的虚伪性。可以说,这部小说相对他所有作品来说是一种转型,显示了作者在文学里运用戏谑和幽默的才能,展示了多元而又真实的人性层次。
看惯了精于叙事描写的小说,乍看到本书的结构非常的惊奇,不断的对话转换场景,通过假模假样的申请报告交代背景,非常紧凑。在看书的过程中,眼前就是一幅幅画面,可以说是非常棒的“观影体验”。 书中的讽刺随处可见,不仅仅对于军队,对于官僚,对于宗教,更在于主人公本身。...
评分后知后觉迷上略萨,很惭愧地说,除开几年前略微翻过《给青年小说家的信》外,这是我认真品读的第一部略萨作品。我在这次出差的来回的高铁上读完此书,数度惊艳。 由于我对文学的见识狭窄和寡闻无知,以致一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作品都能让我发出“小说还能这么写”的感叹。其结...
评分上前天掐指一算,13年没看过小说了,对于小说类的著作没有了兴趣。偶然见到,确实喜欢。 弄来一册,一口气读完。那种官方语言的讽刺,辛辣,更加有味道。 更多的是,用电影切换的手法,写小说,空间感、立体感,画面感自然而生。反看世界文坛,70年代就有这样的...
评分伴当记:Llosa的坏笑 Pantaleón y las visitadoras算是Llosa的荒唐言之一,然何至于以St.Pantaleon来命名这位对人民军队事业鞠躬尽瘁极尽其忠的上尉? 西人好以圣人为名,仿佛可以沾些仙气,也算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中国人就没这个福分,倘给孩子起名泽东锦涛,一定会犯政治...
评分上前天掐指一算,13年没看过小说了,对于小说类的著作没有了兴趣。偶然见到,确实喜欢。 弄来一册,一口气读完。那种官方语言的讽刺,辛辣,更加有味道。 更多的是,用电影切换的手法,写小说,空间感、立体感,画面感自然而生。反看世界文坛,70年代就有这样的...
可怜的上尉。结构离奇,但居然非常好懂。20170201。
评分哼,随意切换的对话场景也是没什么阅读障碍哈哈~~
评分时空自由切换,场景无限延伸变更,多种文体糅合并进,荒谬,幽默,有趣极了,还很亲民无障碍阅读
评分这种耍无赖的写法还真是简单粗暴,时空转换全都省略,双引号接着双引号,大段的梦境很魔幻现实主义,要么就是长篇的军事报告字里行间却任意开车。讽得一手好刺,总比任意抒情好太多。结尾更是绷得住,本以为直接开除来个大悲剧,结果真是黑色到骨子里了。之前看说略萨我可不敢恭维,这个我稍微有点敢。
评分第一本秘鲁文学,久仰略萨大名,感想太多,如下总结:第一,这是一部奇书,在此之前没想过小说可以这么写,把广播稿、军队报告和个人信函等应用文体直接填充,对话场景的跳脱和置换恐怕连作者都能给弄晕;第二,内容之严肃荒诞让人想起《坚硬如水》,扯皮之严谨认真让人想起《围城》;第三,古板使人捧腹,古板使人头疼;第四,拉丁美洲文学从来没有让我失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