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首部杂文集。
十年来他走遍世界,以亦庄亦谐的笔锋将观察到的社会、时事、文化等现象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见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深刻反省,亦在与世界的踫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正如余华所说:“这就是我的写作,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出发,经过政治、历史、经济、社会、体育、文化、情感、欲望、隐私等等,然后再回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 余华10年首部杂文集
· 从中国到世界,从文学到社会,以犀利的目光洞见时代病灶,以戏谑的文字戳穿生活表象。
· 当社会面目全非,当梦想失去平衡,我们还能认识自己吗?
余华,1960年4月出生,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等。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典、挪威、希腊、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波兰、巴西、以色列、日本、韩国、越南、泰国和印度等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等。
现在的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病人,都在寻求治疗。 “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有的财富,也是每个人最后的希望。即便什么都没有了,只要还有梦想,就能够卷土重来。可是我们今天的梦想已经失去平衡了。” 这本书的尺度还是很大的。提到了那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还多次嘲讽新闻联播。没有...
评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的一本随笔集。在这本书中,余华讲述了他之于中国社会问题、阅读、作家及生活的种种感受和看法。其中,对中国现实中真实,往往也是残酷恶劣的一面进行的思考,最让人动容,也最体现着这位当代作家的社会良心。阅读这本书,毫无疑问会帮助我们...
评分读完这本《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总共不超过两天,还是在上下班挤地铁那些零敲碎打的时间里。 读余华的作品,长如《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短如《第七天》,每每感觉酣畅、尽情,这本杂文集也不例外。在小说里,他无疑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你迅速入戏,追着主人...
评分长文。 很多人都对余华最近几年的作品持负面评价,特别是有人说他的作品语言显得苍白,枯燥无味,白开水一样。余华在这本书里的最后部分就针对《第七天》其实为自己辩护了——“这部小说的语言我非常考究,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尤其是一校,二校的时候,改动的全是语言。” ...
评分1984年起,余华开始发表小说,这一年他24岁。他说自己直到1987年才得到文坛认可。这个1987年指的是《收获》第5期,这期先锋文学专号中推出了他和格非、马原、苏童等作家。今年2月份,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封面介绍这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首部杂...
千万千万不要买余华这本书 千万千万 浪费钱➕对余华彻底丧失信心 我以为《第七日》已经很烂了 万万没想到……
评分不知道要怎么评价 其实只作为宽容中年人的话我觉得也还好 但这毕竟是 社会杂文集子 是我我都不好意思发成豆瓣日记 而且他又不是我爸 我宽容不了他
评分差评不是对余华而是对出版社和编辑竟然用这么文不对题的题目和噱头来招摇生骗,完全不是以为的揭露对比和有感而发,反而充斥了那么多无聊简短碎碎念的日常朋友圈类的小短文,还有很余华个人的对于书籍的理解,太过个人化怎么能叫社会类随笔?现在的出版社TM还有没有道德和职业底线?
评分文坛往事,文学创作值得一读,敏感言论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也有所保留,惟独周游世界的部分有点糟糕,本来可以写的很多很深,结果写的很少很浅,总觉得余华对以往的洞察比当下要深。
评分余华谈文学创作的部分尚可一读,谈政治历史什么的或轻佻肤浅或隔山打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