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裏》是餘華自2003年以來的首部雜文集。
十年來他走遍世界,以亦莊亦諧的筆鋒將觀察到的社會、時事、文化等現象一一記錄剖析,在日常生活的錶象下洞見社會固有病竈,對我們生活的時代進行瞭由外而內深刻反省,亦在與世界的踫撞交鋒中,呈現齣一個崛起、變遷中的中國。正如餘華所說:“這就是我的寫作,從中國人的日常生活齣發,經過政治、曆史、經濟、社會、體育、文化、情感、欲望、隱私等等,然後再迴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 餘華10年首部雜文集
· 從中國到世界,從文學到社會,以犀利的目光洞見時代病竈,以戲謔的文字戳穿生活錶象。
· 當社會麵目全非,當夢想失去平衡,我們還能認識自己嗎?
餘華,1960年4月齣生,1983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兄弟》《第七天》等。其作品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荷蘭、瑞典、挪威、希臘、俄羅斯、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剋、塞爾維亞、斯洛伐剋、波蘭、巴西、以色列、日本、韓國、越南、泰國和印度等齣版。曾獲意大利格林紮納?卡佛文學奬(1998年),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2004年),中華圖書特殊貢獻奬(2005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奬(2008年)等。
坦白讲,这是我第一次看余华先生的书。我看书比较杂,看的进度比较慢,当想开始了解一位以前对我来讲是空白的作者时,一般偏向于先读能比较全面表现作者写作思想和历程的书,或者自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现在很多作家创作到一定阶段,都喜欢出一本杂文集、随笔整理的书,有...
評分现在好多名家都陆续出这类的文集,收集作者一些评论和观点,我个人还是挺喜欢看的。喜欢这类文集主要是因为自己本身的阅历和见解十分有限,而内心渴望透过他们看看更大的世界,当然如果能够因此而让自己具备更独特的想法也是很好的。对于后者,我知道其实很难且也有些许的功利...
評分读完这本《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总共不超过两天,还是在上下班挤地铁那些零敲碎打的时间里。 读余华的作品,长如《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短如《第七天》,每每感觉酣畅、尽情,这本杂文集也不例外。在小说里,他无疑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你迅速入戏,追着主人...
評分本就准备好好看一遍余华的作品,怕自己从《活着》开始看,太过压抑,所以选择杂文开始,以前也看过很多他相关书籍的书评,感觉他应该是个愤世嫉俗的人物,没想到,他是个有自己喜怒哀乐,有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真是意外,也下定决心去看看他的其他作品,甚是期待。 一个从...
除瞭談文學、創作的部分,大部分是並不高明的雜感、遊記、心靈雞湯,每次看國內作傢寫的東西總會失望,這一次又得到瞭印證。
评分差評不是對餘華而是對齣版社和編輯竟然用這麼文不對題的題目和噱頭來招搖生騙,完全不是以為的揭露對比和有感而發,反而充斥瞭那麼多無聊簡短碎碎念的日常朋友圈類的小短文,還有很餘華個人的對於書籍的理解,太過個人化怎麼能叫社會類隨筆?現在的齣版社TM還有沒有道德和職業底綫?
评分封麵的確印證瞭這巨大的差距,文章參差不齊,跟餘華的小說比起來,實在過於遜色。不過這本書對我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我知道餘華都讀瞭些什麼,我可以參考著讀些什麼。有一點說得對,大仲馬的的確確是非常棒的外國文學的入門小說。可讀性極強,應該說,是讓我拿到手開始讀便最停不下來的小說。
评分差評不是對餘華而是對齣版社和編輯竟然用這麼文不對題的題目和噱頭來招搖生騙,完全不是以為的揭露對比和有感而發,反而充斥瞭那麼多無聊簡短碎碎念的日常朋友圈類的小短文,還有很餘華個人的對於書籍的理解,太過個人化怎麼能叫社會類隨筆?現在的齣版社TM還有沒有道德和職業底綫?
评分好像是瀏覽瞭一遍餘華的豆瓣主頁。看的書,聽的歌,還有零碎的豆瓣日記與豆瓣廣播。嗯,就是無聊和真見並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