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卡尔的心物学说研究

笛卡尔的心物学说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施璇,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哈佛大学哲学系联合培养博士生,现于复旦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哲学博士后研究。主要的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史、早期现代哲学、知识论、形而上学,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笛卡尔哲学。已在《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学术月刊》、《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施璇
出品人:
页数:352
译者:
出版时间:2015-4-1
价格:CNY 5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28316
丛书系列:法国哲学研究丛书·学术译丛
图书标签:
  • 笛卡尔 
  • 笛卡尔研究 
  • 哲学 
  • 近代早期哲学研究 
  • 近代早期哲学及其研究 
  • 西方哲学 
  • 物 
  • 法国哲学研究丛书·学术文库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笛卡尔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心物学说,这套学说包含两方面内容:心物区分学说与心物互动学说。一方面,笛卡尔宣称心灵与物体是具有实在区分的两类实体,两者在本性上完全不同并且可以脱离彼此而存在;另一方面,他又坚持心灵与物体之间能够进行因果的相互作用。笛卡尔的这套心物学说自它诞生起,就遭到了无数的质疑与批评。这些质疑与批评可以归结为一个简单的疑问句:既然心灵与物体在本性上完全不同,那么它们之间如何能够进行因果的互动?这个问题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笛卡尔的“心物问题”,也可以被称作“身心问题”、“心物互动问题”或是“二元论问题”。不论是在现代西方哲学史上还是在当代西方哲学中,这个问题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它所要探究的就是在二元论前提下心灵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施璇编著的《笛卡尔的心物学说研究》以心物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地挖掘和分析笛卡尔的文本,揭示了心物区分学说、心物互动学说以及因果理论这三套学说在笛卡尔的整个哲学体系之中的内在张力,并考察和研究了自17世纪以来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各种主要策略,最终试图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尝试性的解决方案。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很清晰的研究。实在太罗嗦,至少可以缩减到现有篇幅的五分之一。澄清了不少问题,最后的解决方案似乎也有所推进,尽管我感觉有不少槽点。以及现在觉得这种辩护工作基本上没什么意义。仅仅指出笛卡尔的包含原则和传递原则下的因果概念其实不适用于身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所以笛卡尔融贯的,这也太trivial了吧。那后来为什么那么多人批评笛卡尔?关键是要指出一个融贯的体系为什么不被接受,这里面问题域与概念的转化究竟是怎样的。以及笛卡尔本人以这种方式来容纳身心相互作用其洞见是什么。写这么一大堆,自警一下。

评分

尽管写的非常啰嗦,但还算得上比较合格的哲学史专著,至少是在文本解读和转述的耐心上比之国内老一代莘莘学子万众瞩目的哲学史大师们毫不逊色。当然我还是一样的看法,对笛卡尔感兴趣的读读百来页的沉思足够了。

评分

缺点就是太啰嗦。最终给出的辩护方案也还可行,即将因果原则限制在开始存在的动力的与总的原因;将心物互动间的因果理论排除出去来保证其协调。前者将原因扩成一个原因集合,这样就能容纳包含原则。后者使得心物互动中,在笛卡尔原有的解释基础上心物的区分仍然得以保证。

评分

篇幅太长超过了本书所述的内容,有点啰嗦,但是那严谨的求证态度还是极好的,笛卡尔对身心的理解对于当时哲学来说是个不小的突破,心物区分与心物互动也打开了一扇窗,但是后面论证不了就搬上帝出来对他的学说来说是不小的限制.

评分

很清晰的研究。实在太罗嗦,至少可以缩减到现有篇幅的五分之一。澄清了不少问题,最后的解决方案似乎也有所推进,尽管我感觉有不少槽点。以及现在觉得这种辩护工作基本上没什么意义。仅仅指出笛卡尔的包含原则和传递原则下的因果概念其实不适用于身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所以笛卡尔融贯的,这也太trivial了吧。那后来为什么那么多人批评笛卡尔?关键是要指出一个融贯的体系为什么不被接受,这里面问题域与概念的转化究竟是怎样的。以及笛卡尔本人以这种方式来容纳身心相互作用其洞见是什么。写这么一大堆,自警一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