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习惯法

清代习惯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内容简介

梁治平

1959年生,当代知名法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史、法律文化、法律与社会。

曾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93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1988年以来,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美国高等研究院,以及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术机构访问、讲学和研究。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梁治平
出品人:新民说
页数:232
译者:
出版时间:2020-1
价格:45.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9563913
丛书系列:新民说
图书标签:
  • 梁治平 
  • 习惯法 
  • 法律 
  • 清史 
  • 法学 
  • 法制史 
  • 新民说 
  • 法律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义的著作。作者依据清代官府档案、民间契约和民国初期的司法调查等第一手材料,对清代习惯法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系统的探究。其讨论的范围,由清代习惯法的渊源、背景、流变,和习惯法的性质、形态、功用,到清代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直至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习惯法研究在社会理论上的意义。这一研究旨在反映清代习惯法所在社会的社会形态和权力结构,以关照现今在法律实践上的问题。无论是从材料上,还是从内容上,该书都堪称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典范。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人文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著名法学家梁治平,本书是其代表作之一,名家名作。

•本书注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为体系、概念所缚,置法律现象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来理解,致力于开拓新的研究空间和话语空间;既关注社会问题,又不放弃学术立场。兼具可读性和学术价值。

•本书被列入茅海建推荐书单“中国近代史研究入门”。首版问世之后,在国内曾经引领一时风气,在域外同道中间亦不乏积极回应。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作者的野心很大,不同于西方语境下的“法”,且也不同于中国法学界对于法律研究的一般路子,从传统习俗(小传统)中入手,去归纳习惯法的秩序,很开阔眼界。书很薄,开篇就在与昂格尔和黄宗智对话,一一反驳他们对于中国法律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接下...  

评分

作者的野心很大,不同于西方语境下的“法”,且也不同于中国法学界对于法律研究的一般路子,从传统习俗(小传统)中入手,去归纳习惯法的秩序,很开阔眼界。书很薄,开篇就在与昂格尔和黄宗智对话,一一反驳他们对于中国法律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接下...  

评分

作者的野心很大,不同于西方语境下的“法”,且也不同于中国法学界对于法律研究的一般路子,从传统习俗(小传统)中入手,去归纳习惯法的秩序,很开阔眼界。书很薄,开篇就在与昂格尔和黄宗智对话,一一反驳他们对于中国法律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接下...  

评分

由“法律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习惯法的产生、运作反映了其所在社会的社会形态和权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哈佛大学法学院的罗伯托-昂格尔在分析中国习惯法的起源时,虽然抓住了“礼”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却错误地将“礼”视为习惯法,并更加错误地推导出帝...  

评分

由“法律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习惯法的产生、运作反映了其所在社会的社会形态和权力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哈佛大学法学院的罗伯托-昂格尔在分析中国习惯法的起源时,虽然抓住了“礼”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却错误地将“礼”视为习惯法,并更加错误地推导出帝...  

用户评价

评分

研究中国法制史不能只关注成文法、国家法,更应该把目光投向乡规、习俗。

评分

1988年的老书,今天看来,对于“典”、“一田两主”、“永佃”等概念的分析都已经过时,更大的问题是梁治平没有利用原始契约(可能文献功底不行),引用的材料全是1930年的《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录》,所以此书其实没有太大重版的价值。

评分

讨论浮于表面,看完我还不清楚习惯和习惯法的分野所在。

评分

很不错的小书,对民间法做了全景式的描述,某些点上,不乏睿见。不过,毕竟限于时代,材料上的不足,问题探讨的点到为止,都是其局限。

评分

法律被宽泛地理解为一种“使人类行为受规则统制的事业”,它也包括那种直接出自社会生活的活生生的秩序。习惯法是反复出现的、个人和群体之间互相作用的模式,因此也是一种自发形成的、相互作用的法律。县官的意见依循朝廷律例,民间调解则以息事和妥协为主要目标。二者的互动及其半制度化的保障,构成清代司法制度“第三领域”的主要内容。“社会”与“国家”在这一阶段中的“对话”和“互动”:诉讼的两造根据对胜诉可能性的预测和对诉讼成本的估算等而决定是否让步、接受调解和撤回诉讼;其亲友往往因为讼事而加紧斡旋;县主通过在呈词上作公开批答而对法庭外的调解施以影响;连接正式与非正式制度的人物——乡保——上通下达,在民间调解中起着或大或小的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