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泉下的美术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巫鸿 考古 艺术 墓葬 美术史 艺术史 历史 考古学
发表于2025-04-03
黄泉下的美术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巫鸿老师关于中国古代墓葬艺术的研究专著,摈弃了器物个案分析串讲的写作方式,从空间性、物质性和时间性这三个视角,对中国古代墓葬艺术进行整体的宏观分析,考察其背后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社会意蕴。作者的研究,融考古学、艺术史、社会史、文化史于一体,在丰厚的知识积淀中游刃有余,让人叹为观止。
评分启发性非常大的一本书,作者从时间性、空间性与物质性三个维度来写中国古代的墓葬,用以揭示中国人的生死观、丧葬礼仪、孝道和文化伦理,在墓葬的壁画中我们又能欣赏到美轮美奂的艺术,和艺术之外带给外人的隐喻,对于理解传统文化和伦理真的收获很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人对于墓葬的投入或者说对于死亡仪式的投入远远大于出生时欢喜的投入,所以透过这样一个地点和具体的物质性客体的反映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这也是千百年流传和延续到今天的传统。人间、冥界、仙界三个情境的更替和转换,儒释道三教在墓葬里的文化交融真的是非常有意思。
评分读过第二本巫鸿的书。感觉巫鸿先生更注重考古材料背后人群的思想观念的探寻,这种研究目的与方法——或者说理论,似乎更偏向(或者说本来就是)后过程考古学的理论。 书中的方法和逻辑,以及关注点和结论,都对自己有很大的启发。
评分墓葬美术及陪葬品的若干形式和物品的来源、演变的分析,主要讨论战国至辽金。知识点很丰富、理论分析很有意思;文中包括若干推理,我觉得搞美术的一般比考古的想象力丰富、敢说嘿嘿。大多数壁画图版是彩色 赞 毕竟巫鸿出书还是够档次。其实我2012读过(2010版),2018年再看(2016版)完全没印象啊 而且我自己2012年的评论也比这次更有水平啊555 当然这次还是收获很好的
评分有段时间没读巫鸿了。最近听《壁下观》的节目对北齐墓葬壁画有了兴趣。娄睿墓,徐显秀墓,湾漳大墓,非常有意思。
巫鸿,于1987年获哈佛大学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学位。随即在该校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芝加哥大学聘请主持该校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并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并任该校东亚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巫鸿的研究和策展领域包括古代和当代两方面。在当代美术中,他在出国后于80年代初、中叶在哈佛大学为当时刚刚进入国际艺坛的十几个中国艺术家举办了个展和群展,展览者包括陈丹青、张宏图、罗中立、李华生、裘德树、翁如兰、木心等。近十年来他更将当代艺术作为主攻方向,致立提高国外对中国现代艺术的理解和研究水平,加强国内外艺术家、评论家和策展人之间的联系。于1998年在美国策划了大型巡回展览“瞬间:90年代末的中国实验艺术”,并出版同名著作,试图把对中国当代美术的介绍和研究从“潮流”转向“个人”。2000年他策划了具有实验性的“关于展览的展览”一一“取缔:在中国展览实验艺术”,并出版专著讨论展览的社会作用以及和政治、经济的关系。近三年策划的大型展览包括“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2002,广州),“过去和未来之间:中国新影像展”(2004,纽约、芝加哥、伦敦、柏林等地),和“‘美’的协商”(2005,柏林)。每个展览都提出了特定的有关展览模式的问题。配合这些展览所出版的书籍和图录,以及其他有关当代中国艺术的著作都已成为国际上研究当代中国美术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推动对艺术家做严肃的个案研究和相关展览的同时(徐冰《烟草计划:上海》、宋冬《物尽其用》、张大力《升华》等),2005年在中国深圳策划“翻译与视觉文化国际研讨会”。参与策划了2006年光州双年展等大型展览,对亚洲和全球当代艺术的关系等敏感问题提出看法。
"“我对“墓葬”这个题目的选择有三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墓葬文化在古代东亚,特别是古代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持续发展的历史,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二是在它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墓葬传统不但锻造出了一套独特的视觉语汇和形象思维方式,同时也发展出一套与本土宗教、伦理,特别是和中国人生死观和孝道思想息息相关的概念系统。……三是墓葬艺术还没有像书画、青铜、陶瓷或佛教美术那样在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和教学中形成一个“专门领域”或“亚学科”,发展出处理和理解考古材料的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法。
本书的目的不是根据年代顺序呈现出中国墓葬艺术的发展史,也不是要对目前中国版图内不同历史时期的墓葬类型以及地域性丧葬实践进行全面综述,而是描述和分析不同时代和地区的许多个案。这些案例一方面意在表现中国墓葬艺术的无比漫长和惊人丰富的内涵——这其实是中国艺术中最为漫长和持久的一个艺术传统,同时也将回答我最初所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因素界定了我们称为“中国墓葬”的艺术和建筑传统?”
— 巫 鸿"
这本书试图将墓葬艺术还原至其本来功用。着眼于作为空间结构的墓葬,揭示墓葬设计、装饰和随葬品的潜在逻辑,将其解释为社会关系、历史和记忆、宇宙论以及宗教信仰的表现。因为建墓的目的就是将死者和墓内的随葬品“藏”于人类视野之外。而且因为墓葬的“不详”,在古代...
评分带着猎奇心态读完了这本学术著作,通过对“典型个案”的描述,推断或总结出中国墓葬艺术的发展蓝图。读完记了个内容梗概: 一 空间性 1.从椁墓到室墓的变化发展,一个是纵向的延伸,一个是横向是扩展。 2.在墓中所营造出的死后理想世界的三个界域:身后的幸福家园,天界和仙境...
评分巫鸿最厉害的是眼光,本书集中于个案而非泛泛著史,符合了现在的学术潮流。 p3 墓葬为藏。 p23 新君要进入墓葬,进行告别。 p29 魂魄相离,魂飞于天,魄栖于地。立二礼而祭之。 书中选的作品都非常不错,文字写的也很好。 p178 鲁王唐琴 天风海涛 只有秦始皇使用了原大小人俑,...
评分为什么如此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或者说以为自己心知肚明。进而可以刻薄地说,林女士长得过于美丽了,与其他知名的近现代女性相比较,她的重要性更多在于某种潜移默化——对徐志摩也好,对梁思成也好。似乎的确如此,真正她自己拿得出来的文学作品《林徽因选集》,不过不到寸...
评分黄泉下的美术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